這一天,汪通寶滿臉悲戚,走進自家的典當行歎口氣,要賬房把朱秀才的結算一下。
賬房找到了朱秀才的賬目。他幾年前放這裏的五百兩銀子,說是自己的私房錢,不方便帶在身上,因為是汪通寶的老顧客,把錢放這裏安心,需要時他再來取。
汪通寶答應給他保管,而且說每年都會付利息的。朱秀才說他不指望利息,隻要他答應不告訴別人,汪通保答應保密。
放了銀子後,朱秀才就出外遊學去了。一去經年,近日有人帶信回來,說他已經客死在外麵了。都是讀書人,平日裏很講得來,他這麼一走,少了個朋友,汪通寶好生難過。還有一點,他一筆存款放自己典當行裏,也不會自己來取了,要給他把後事辦好啊。
由於經營得法,汪通寶的生意做大了,資本也相對有了利潤,賬房先生在一算,朱秀才的五百兩銀子,連本帶息已有一千八百兩了。
賬房先生推開算盤,高興地搓搓手:“這真是呀,財氣來了擋都擋不住,這麼多的銀子,簡直就是從天而降的。”
汪通寶詫異地望著他,問此話怎講?
“這銀子是朱秀才的,他不是死了嗎?人死債爛,他要我們保密,肯定也沒對別人講,沒有任何人會知道這事的。”
“怎麼沒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沒人知道,不等於就是我的銀子啊!人所不知的銀子,它也是有主人的,朱秀才死了,他一定還有親人,我們應該找到,把錢還給他們。”
被老板訓斥一頓,賬房咕嚕道:“就是找到他家人了,最多就把本金還給他吧?誰知道我們靠它生了利息呢!我們借貸出去的銀子,又沒有打朱秀才三個字的烙印……”
“先生此言差矣!”汪通寶知道,賬房是在維護自己利益,但不為所動,堅決地說,“徽商之所以能成為天下第一商,就因為我們以誠信經營天下,哪怕貪圖他一點利息,也是做人的瑕疵。你把這筆銀子給我準備好,我抽時間去找他的家人,找到以後,把銀子全部歸還他們。”
這麼大一筆錢都不要,真是迂腐啊!賬房搖搖頭。汪通寶看出他的心思,進一步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既然給他說了有利息,而且我們也真正是用他的錢賺了錢的,不能昧著良心貪汙啊……”
說動了賬房,汪通寶托人到處找朱秀才的家,終於打聽到,朱家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家中還有一對年邁的父母,於是,帶著一千八百兩銀子進了朱家門。
朱秀才家本來也不富裕,老兩口正為兒子客死他鄉傷心,看見來了一個衣冠楚楚的富人,還以為是來要債的呢。連連聲稱,對兒子在外麵的欠債一無所知,連運回他屍骨的錢也沒有,怎麼能幫他還債?
汪通寶要他們寬心,說是來給朱家送錢的,說著捧上銀子。老夫妻怎麼也不相信,兒子哪來這麼大一筆財產?
汪通保告訴他們,因為是朱秀才的朋友,所以略知一二。朱秀才在外麵遊學獲得的潤筆費一直保存著,賺夠了五百兩銀子,再一起放在他們典當行裏麵生利息。幾年來,他沒有來取,利加息,息加利,累計現在已經有一千八百兩了!
他最後說:“兒子死了,你們老無所依,正好給你們養老啊!”
老板親自上門送錢,而且是他們一點兒也不知道的錢,這樣的好人到哪裏去找啊!老兩口一再拜謝汪通寶,四處傳揚徽商信譽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