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靈秀——南方地質2(3 / 3)

織金洞在世界溶洞中具有多項世界之最:如整個洞已開發部分就達35萬平方米;洞內堆積物的多品類、高品位為世間少有;洞廳的最高、最寬跨度屬於至極;神奇的銀雨樹,精巧的卷曲石舉世罕見。

最大的景物是金塔宮內的塔林世界,在16000平方米的洞廳內,聳立著100多座金塔銀塔,而且隔成11個廳堂。金塔銀塔之間,石筍、石藤、石幔、石幃、鍾旗、石鼓和石柱遍布,與塔群遙相呼應。

織金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域,地處我國烏江上遊南岸,係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塊隆升,河流下切溶蝕岩體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

地質形成約50萬年,經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新世。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多變,使該洞具有多格局、多階段和多類型發育的特點。

織金洞是一個多層次和多形態的完整岩溶係統,是目前世界溶洞的佼佼者之一。洞內堆積物的高度平均在40米左右,最高堆積物有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筍還要高7米多。

從洞的體積和堆積物的高度上講,它比一直譽冠全球並列為世界旅遊溶洞前六名的法國、南斯拉夫等歐洲國家的溶洞要大兩三倍。

織金洞規模宏大,形態萬千,色彩紛呈。雄偉壯觀的“地下塔林”、虛無縹緲的“鐵山雲霧”、一望無涯的“寂靜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深奧無窮的“廣寒宮”、神秘莫測的“靈霄殿”、豪邁挺拔的“銀雨樹”、纖細玲瓏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賢騎象”、“婆媳情深”等一幅幅大畫卷,一處處小場景,令人心魄震驚,歎為觀止。

瑰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風光,把織金洞映襯得氣勢恢宏。在織金洞地表周圍約5平方千米範圍內分布有典型的羅圈盆、天生橋、天窗穀、伏流及峽穀等,被國際知名的地貌學家威廉姆稱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觀”。

織金洞最顯著的特征是:“大、奇、全”。大是指納金洞的空間及景觀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奇是指景觀及空間造型奇特,審美價值極高;全是指洞內景觀形態豐富,類型齊全,岩溶堆積物囊括了世界溶洞的主要堆積形態和類別。

迎賓廳由於洞口陽光照射,廳內長滿苔蘚。岩溶堆積物如巨獅、玉蟾、岩鬆。廳頂有直徑約10米的圓形天窗,陽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千萬萬個金錢,稱“圓光一洞天”,又名“落錢洞”。

側壁旁一小廳,中有一棵10餘米高的鍾乳石,形如核彈爆炸後冉冉升起的蘑菇雲,名“蘑菇雲廳”。廳內還有直徑約4米的圓形水塘,站立塘邊,可觀看塘中如林石筍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講經堂因岩溶堆積物如羅漢講經得名。中間有一麵積300平方米的水潭,被鍾乳石間隔為二,名“日月潭”,係全洞最低點。潭中岩溶物形如三層寶塔,頂端坐一佛,如聚神講經。

塔林洞又稱“金塔城”,呈金黃色,熠熠閃光。群塔將景區分為11個廳堂,其間遍布石筍、石柱、石帷、鍾旗,形態各異,氣象萬千。

“蘑菇潭”潭水清澈,中有無數朵石蘑菇,影隨波動;“石鼓”麵平中空,水點滴在鼓上,咚咚作響。

“塔鬆廳”內有相對兩棵石鬆,一棵黑褐色,高5米,酷似針葉的鍾乳石聚成片狀凝結在主幹上,下大上小,呈塔形;另一棵高近20米,層層葉麵上如覆白雪,名“雪壓青鬆”。

遠古時洞頂塌落的巨石堆積如山,稱“萬壽山”,後來山上又覆滿岩溶堆積物。上有珍奇的“穴罐”,呈橢圓形。旁有“雞血石”,晶瑩緋紅,酷似“孔雀開屏”。有3尊“壽星”,高10米至20米。洞頂和廳壁由黃、白、紅、藍、褐諸色構成美麗的圖案。

望山洞是織金洞中樞紐,可通往各大景區。湖邊鍾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10米,形如鐵樹,樹身布滿千萬顆黑色石珠,上端右側呈白色,如雪花被覆,稱“鐵樹銀花”。

湖東北岸是一陡峭斜坡,路歧出,一條18盤,繞27拐,登441石級進“南天門”,入“靈霄殿”;另一條經422石級進“北天門”,入“廣寒宮”。

江南澤國分為漫穀長廊、北海隴、宴會大廳、江南澤國4個部分。

“漫穀長廊”,洞廊深長、壁間鍾乳石奇異多姿;“宴會大廳”,麵積10000多平方米,洞內平坦幹燥,是理想的休息、進餐和活動場所。

“北海隴”中的數條遊龍似的邊石壩蜿蜒伸展,鍾乳石林立;中有一深潭,潭中有9根石筍,稱“清潭九筍”;“江南澤國”的流水、湖泊、水塘、水田交錯,流水潺潺,田水如鏡。

雪香宮中的岩溶堆積物如茫茫雪原,注柱四立,玉帷高掛,儼然一派北國風光。其間,有自然形成的20多塊穀針田、珍珠田、梅花田;有20餘個大小不一的石盾;有數十麵紅色透明的鍾旗,扣之如鍾聲;有百餘棵石竹形成的“竹苑”,意趣橫生。

“卷曲石洞”在200餘米的洞廳頂棚上,布滿數萬顆晶瑩透亮的卷曲石,中空含水,彎曲橫生,甚至向上生長。

“靈霄殿”兩壁垂下百尺石簾,五彩斑斕,儼然天宮帷幕。正中有一棵石柱拔地而起,直抵頂棚,稱“擎天柱”。柱後有麵積約20平方米的水池,石蓮飄浮出水麵,稱“瑤池”。

“廣寒宮”群山聳列,陡峭險峻。兩山間為開闊平地,地下湖橫陳其間。有60餘米高的“梭羅樹”,長滿成千上萬朵石靈芝;有17米高的“霸王盔”,酷似古時武士頭盔;有50米高的石佛,巍然屹立;有17米高的“銀雨樹”,亭亭玉立,潔白有光。

“十萬大山”洞內地勢起伏,石峰叢立,如重巒疊嶂,山間常有雲霧繚繞。有金色塔山、成林玉樹,還有螺旋狀的高大石柱“螺旋樹”。 洞內還有“珍珠廳”,石珍珠晶瑩閃光,熠熠生輝,似人間仙界。

[旁注]

織金縣 是貴州省畢節市的一個下轄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畢節市之東南。地處烏江上遊六衝河與三岔河交彙的三角地帶,縣城東至貴陽、南鄰安順、北距畢,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卷曲石 螺旋狀或扭曲向上的鍾乳石。常側向自由生長,有的呈發髻狀,顯示出不單純受重力影響的特點。其成因尚未有一致看法,有毛細作用、氣溶膠作用、蒸發作用等成因說。它生長於非常濕潤的封閉環境中,這種條件一旦被破壞,卷曲石就會停止生長。

新構造運動 是指喜馬拉雅運動中的垂直升降。一般來說,新構造運動隆起區現在是山地或高原,沉降區是盆地或平原。地質學中一般把新近紀和第四紀時期內發生的構造運動稱為新構造運動。

石盾 又稱調色板,由上下兩塊平行的板組成的外形似盾狀的碳酸鈣沉積物。石盾是由略具承壓性質的滲流水沿某一裂縫以一定角度滲出,從裂縫口部開始形成上下兩個板麵並向外呈環形逐層生長沉澱成盾狀沉積物,當滲流水較多時,便在盾麵的下部形成石鍾乳或石幔。

羅漢 阿羅漢的簡稱,梵名。最早從印度傳入我國。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說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鐵樹 因為樹幹如鐵打般的堅硬,喜歡含鐵質的肥料,所以得名鐵樹。鐵樹屬常綠植物。莖幹都比較粗壯,植株高度可以達到8米。雌雄異株,雄花在葉片的內側,雌花則在莖的頂部。喜強烈的陽光、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寒性較差,多是栽種在南方。

[閱讀鏈接]

織金洞處於苗族地區,在這裏,你可以領略苗族射弩表演的偉力,可以與苗胞相攜隨樂跳起蘆笙舞,可以親身感受苗家兒女求偶擇伴的“跳花”情景。

這裏有頗負盛名的織金“殘雪”、“金墨玉”大理石係列工藝品,做工古樸的蠟染紀念品和砂器用具,可供遊人賞玩擇購,營養極高的竹蓀,天麻等產品,都是織金縣久負盛名的特產,不僅口味極佳,更是美容養生的佳品。濃鬱的民族風情,獨特的風物特產,豐富和充實了人們的名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