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中,有智慧長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戰的楚瓦克,有智勇雙全的阿勒曼別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辯的阿吉巴依。他們個性鮮明,各有不同的本領,但是在征戰中,他們與瑪納斯並肩作戰,同舟共濟。
沒有這個英雄的群體,瑪納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瑪納斯》這部史詩也不可能如此氣勢磅礴恢宏。
為了正義七次遠征出戰
在《瑪納斯》中,戰爭的描述占了絕大多數。這些戰爭都是柯爾克孜族人反抗掠奪和奴役的,為爭取自由和幸福生活進行鬥爭的真實寫照。
這不僅表現了被奴役的柯爾克孜不可戰勝的精神麵貌,還歌頌了柯爾克孜族人民對侵略者的反抗精神和鬥爭意誌。
瑪納斯一生中共經曆了7次遠征。瑪納斯第一次征服的對象是卡勒瑪克人之中強悍的首領空托依。空托依的部落長期靠掠奪為生,隊伍精壯,生活富裕,柯爾克孜人的家鄉被他們強占。聽說瑪納斯要為柯爾克孜人報仇,他們立即按軍事組織千人一營地布滿了草原。
空托依的將士訓練有素,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瑪納斯的隊伍剛與之交鋒,便是一場惡戰,無論是老將還是小將,都敗於空托依之手。
直至瑪納斯親自出陣,才用長矛刺中了強敵,頓時轉敗為勝,使敵人大亂陣腳,丟盔棄甲,狼狽逃遁。空托依的部落被擄掠一空,柯爾克孜人獲得了許多戰利品。
瑪納斯見此情景十分不安,向巴卡依老人進言:“擄掠人民的財產,那是暴軍們幹的事情!淩侮可憐的百姓,那是空托依汗的本領。”
瑪納斯主張大家不要戰利品,分給眾百姓,讓戰敗一方的百姓們仍舊安居樂業。但是老英雄巴卡依、巴裏塔、加木額爾奇等人都不以為然,覺得連戰利品都沒有,還算得什麼勝利。
因為未能分得戰利品,老將們滿懷氣憤地離去了。瑪納斯的意見卻得到青年夥伴們的支持。但是卡勒瑪克的百姓們把瑪納斯與空托依作了比較,他們從心裏擁護瑪納斯,也都想歸順瑪納斯。
瑪納斯第二次出征是攻打卡勒瑪克的肖魯克汗。瑪納斯殺死空托依之後,本來約法三章,隻要卡勒瑪克人好好過日子,就不為難大家。可是有個阿牢開汗,鼓動人們席卷而逃。
受到鼓動的卡勒瑪克人一夜之間全部逃走了,留下的隻是空空的氈房和無人看管的牲畜。卡勒瑪克人逃到肖魯克那裏,肖魯克為了給空托依報仇,故意騷擾柯爾克孜的友鄰哈薩克人。瑪納斯聞訊,火速堵截,並且大獲全勝,肖魯克死於瑪納斯的長矛之下。
柯爾克孜人衝進他的宮廷,發現他的女兒娜克拉依正在園中散步。她很美貌,隨身有40個侍女,全部被楚瓦克當戰利品掠回。娜克拉依歸瑪納斯所有,其餘的侍女,都和別的勇士們結成良緣。
瑪納斯第三次出征別特巴克套地區的巴迪闊裏汗。巴迪闊裏屬於卡勒瑪克人的一支的芒額特人。巴迪闊裏趁大汗王秦額什率軍西征之機,占領了別特巴克套、塔吉克、卡裏哈、土庫曼等地方,並到處搶掠財物和牛羊。
瑪納斯的親姐夫卡爾瑪納斯的牧場和巴迪闊裏占領的地區很接近。卡爾瑪納斯懼怕巴迪闊裏的強大,曾派使者去求和,表示願意交納賦稅錢糧,但求不要騷擾安居的百姓。
由於瑪納斯連續刺死了卡勒瑪克的兩個汗王,巴迪闊裏汗一腔仇恨不由得向卡爾瑪納斯發泄,不但沒有接受求和的要求,還對使者盡情辱罵,發誓要占領柯爾克孜人的家鄉,要搶回娜克拉依公主和40名侍女,要用鐵蹄血洗柯爾克孜的村莊。
卡爾瑪納斯見求和無望,被迫積極備戰,並向瑪納斯求援。於是巴迪闊裏和瑪納斯在別克特巴套交鋒。盡管巴迪闊裏汗頭戴金盔,身穿鐵衣,輜重武器齊全,依然沒有逃脫死於瑪納斯之矛的厄運。
瑪納斯第四次征戰,是與哈薩克人聯合征服卡勒瑪克人,會戰地點在阿拉尼克,起因是卡勒瑪克人的一支康卡依人的汗王多魯斯汗與兌汗,擄掠了哈薩克的部落,使其春不能耕,夏不能牧,無家可歸。
哈薩克的闊克確汗與玉爾必汗向瑪納斯求援。瑪納斯出陣,敵人轉優勢為劣勢,難以招架。兌汗手下有馴象師,受命放出了32頭大象,大象的鼻端綁著鋒利的尖刀,把柯爾克孜人與哈薩克人衝得人仰馬翻。其中最凶猛的象領隊叫依姆。
依姆的身架簡直像一座山,腳著地“咚咚”作響,一踩一個坑。依姆一聲怒吼,欲把瑪納斯撞倒,結果卻被瑪納斯的寶劍砍倒在地。領頭象一死,受了驚的象群自行潰逃,再也不聽馴象師的指揮。
康卡依人惱羞成怒,又使用幻術,天降一張大網罩住了瑪納斯。瑪納斯運足渾身力氣,把鐵網掙開,斷成碎片。兌汗被勇士們打死,他的女兒卡拉別爾克本是位女英雄,曾經起過誓,誰能戰勝她,她就嫁給誰。
卡拉別爾克沒有取勝瑪納斯,便向瑪納斯表示了心願。瑪納斯沒有搭理,她在後麵緊緊追趕,一直追到瑪納斯的家鄉,當了他的第二個美女妻子。
瑪納斯戰敗的多魯斯逃到塔什幹,與卡勒瑪克的另一汗王卡爾洛夫結盟。瑪納斯決定繼續向塔什幹進軍,這便是瑪納斯的第五次出征。
卡爾洛夫推行強製作戰的命令,而他的部下卻有厭戰情緒,所以首戰即失利。卡爾洛夫欲行緩兵之計,向瑪納斯要求停戰半年。瑪納斯答應了這個要求,也拒絕了敵人向瑪納斯供應糧草的條件。
瑪納斯把隊伍帶進叢林安營紮寨,那裏有奇禽異獸,可以狩獵。他還帶著勇士們伐木做犁,迎春播種,鞣皮革做套具,翻開了沉睡的土地,修水渠,種莊稼,換來了大地一片新綠。
半年已過,瑪納斯的隊伍再次向塔什幹進軍。因為卡爾洛夫暴戾成性,迫使老百姓紛紛投奔瑪納斯。一群烏合之眾,擋不住瑪納斯的進攻。結果,多魯斯被殺,卡爾洛夫落荒而逃。瑪納斯請盟友烏茲別克的汗王森奇別克管理塔什幹。
這次出征取勝以後,柯爾克孜人過了幾年安居的和平生活。瑪納斯為了不使大家忘卻戰爭,突然召集40勇士外出狩獵。他們翻過阿拉套大山,走了15天的路程,到達曲依城。
這裏依山傍水,山無溝壑,土地肥沃,綠茵平整,氣候宜人,比起他們的家鄉撒馬爾汗更宜於放牧。於是瑪納斯遷徙。經過這次大遷徙,曲依城便是他們的久居之地,改名為“塔拉斯”。這是瑪納斯除征戰之外,一生所完成的一件大事。
瑪納斯第六次出征遊牧人克依巴的統治者秦阿恰。秦阿恰作戰無數次,所向無敵。過去曾有60名英雄死於他手下。
這次,秦阿恰因受空吾爾扇動,掠奪了克依巴,使這些手無寸鐵的遊牧人無家可歸,隻好逃到塔拉斯投奔瑪納斯,並得到了牲畜和落腳的地方。
可是不久便傳來噩耗,凡是柯爾克孜的部落,都遭到秦阿恰襲擊,瑪納斯決定非出征不可。
秦阿恰養了兩個魔法師,能呼風喚雨,降下大雪冰雹,幾乎使瑪納斯的軍隊陷於絕境。幸好此時瑪納斯已與異族英雄阿裏曼別特結盟。
阿裏曼別特掌握72種魔法,能讓天空變換6次顏色,能讓寒風向秦阿恰的人馬猛刮,使敵人那邊滿地冰雪,滿樹結淩。隨之又紅日高照,冰雪融化為洪水,滾滾波濤淹死秦阿恰的人馬。
秦阿恰的隊伍在洪流中沉浮,怨聲不休。他本人在與瑪納斯直接交手時,對瑪納斯超凡的武藝,從心底裏發出讚歎。他領教之餘,甘願掛出免戰牌,就是在脖子上懸掛腰帶,躬身屈膝,跪倒塵埃。
這6次征戰都體現出了瑪納斯的英勇,和柯爾克孜族的勇士不畏犧牲、勇敢戰鬥、保護族人的精神。
對於瑪納斯最後一次征戰,也就是第七次征戰,更加體現出柯爾克孜族人們的戰鬥精神。
第七次遠征是《瑪納斯》重點敘述的一場戰爭。這次與前6次有很大的不同,不僅規模大,而且是勇敢與智慧的雙重較量。真正的敵人是卡勒瑪克的空吾爾,但直接交鋒卻不是空吾爾,而是他的傀儡艾散。
在史詩中,克塔依人的都城在貝京,空吾爾統治的地方是康卡依,二者唇齒相依。空吾爾的父親阿牢開曾是迫害柯爾克孜人的卡勒瑪克統治者,被瑪納斯趕走後,逃到兒子那裏去了。
空吾爾時刻想為父複仇,曾派人暗殺過瑪納斯,陰謀未逞。他跟艾散汗結盟,是為了從中挑撥克塔依人與柯爾克孜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