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及管理研究的再認識
理論研究
作者:趙曉寧 興喬
關於裝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始終是新時期以來在教育裝備快速發展中受到裝備領域密切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這一時期的裝備管理研究,既有適應現代裝備發展要求的現實推動,也有觀念重塑、機構變革、工作模式重建的理性需求,這既是新時期裝備工作轉型的一個必經過程,又在客觀上促進了新時期裝備理念的形成和發展。此方麵研究的重點是圍繞裝備發展趨勢和現實實踐要求,主要從係統論的角度,分析裝備曆史和現實,探究管理的理論及重要實踐意義,實施科學管理的必要性、基本方法、途徑和基本內容。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步揭示出教育裝備發展規律,具體闡釋了教育裝備的基本功能,回答了科學管理決策、優化管理與充分發揮裝備效能的相互關係等實際問題,拓展了裝備理論研究的範圍,豐富了裝備內涵,促進了裝備管理理論基本框架的形成,初步形成國際化視野下的服務教育、創新進取、包容並蓄、重實踐、重效能的裝備理念。
可以說,在新時期進行的教育裝備理論研究是以教育、教育技術與教育裝備的相互關係及其內在規律為重點展開的,回答“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與之相聯係,自然就回到問題本身的另一方麵,即既然教育裝備是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重要的條件、保障、促進作用,那麼其功能作用如何才能實現?如何能更好實現?這一問題顯然是新時期教育裝備管理工作轉型中遇到的不能回避且需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也即回答“做什麼,怎麼做”的管理實踐變革問題。
新時期的專業學術界、教育裝備機構對教育技術裝備管理研究的重視始於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逐年大幅增加教育裝備資金投入、裝備規模迅速擴大的背景下。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國家對教育現代化建設高度重視,每年都安排相當財政資金包括專項資金與地方配套資金、自籌資金共同投入到教育裝備建設,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和水平,使得教育裝備事業實現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信息化建設使教學環境和條件迅速向現代化轉變。相比以往不同的逐年加大的巨量資金投入,對裝備領域提出如何使巨量的裝備資金投入產生相應效益,轉化為教育生產力的嚴峻現實問題:一方麵是裝備規模迅速擴大,存量大幅度增加,裝備工作應如何適應這一量的變化;另一方麵,信息化變革及其他相應大量現代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裝備工作的工作對象不再是相對簡單的實驗器皿、桌椅黑板及其他,其內容和形式均發生質的變化,客觀上要求裝備工作深度調整以適應這一變化並順利轉型變軌,從一般管理轉向專業化、信息化。
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與其他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特點,不僅是理論問題,更需要突出的實踐理性及基於解決現實問題兼顧長遠發展的創建性。一是這一過程本身將教育裝備管理推到與裝備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科學管理,難以保證裝備建設順利進行;二是大規模的裝備投入其最終目標是要求有良好的應用,即如何在建設、配置、管理應用方麵增強科學性,遵循規律,充分應用裝備投入推進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改革,推動教育進步。顯然,上述問題無論對專業研究領域還是裝備管理機構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並具有相當的挑戰性。
1 教育技術裝備不僅是裝備物本身,同時又是一種裝備活動
專業研究領域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是從進一步明晰對教育技術裝備的認識、明確教育裝備的保障功能展開的。謝玳英、殷常鴻、胡京華認為,教育技術裝備是教育現代化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根據教育和教學要求,對各種教學儀器、設備、勞動技術訓練與職業訓練工具、學習場所、圖書音像資料等全部技術進行的裝備[1]。這一定義雖是早期側重於從物化的角度對教育裝備管理的概括認識,不夠全麵,但其已經認識到裝備不僅具有物理屬性,同時又是一種具有明確指向和目標的具有社會屬性的專業教育活動,從靜態轉向動態,從局部轉向整體,從孤立轉向聯係,從單一到係統全麵,從一個側麵反映出裝備研究正在突破傳統認知的樊籬,揭示出裝備本身的又一突出特征和本質屬性。這不能不說是對裝備全麵重新認識考察過程中接近規律的具有創建意義的新的發現,就當時而言無疑對裝備工作的科學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使裝備真正成為教育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促進教育教學發展,應是裝備管理研究的著力點之一。教育裝備與現代教育教學活動二者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教育的發展應該是二者協調發展的過程:一方麵必須深入研究教育裝備效能,使其更加適應教育活動;另一方麵應該根據裝備的特點研究新型教學模式,促進教育活動發展,繼而達到教育裝備與教育活動相互協調發展。
首先,教育教學活動要適應教育裝備。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教育,最初采用的是遊戲和模仿等口耳相傳的教育方式,是“人—人”關係,這時的教育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教育裝備。班級授課,教師的出現和固定學校的創立,將工具引入教育,出現“人—工具—人”的教育關係,形成最初的“師生—教育裝備”係統。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產品被引入教育活動,引起教育裝備的巨大發展。而在一般情況下,技術往往先於人們的普遍認識和掌握的情況下產生,因此,初期就需要教育活動適應技術裝備,而對人的訓練、教學活動的設計等培訓必不可少,以不斷發掘人類自身的潛能使其適應教育的軟、硬件設施,來促進和提高教育活動的效率和效能,這是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必須要研究的內容,但這並不意味著教育裝備技術被動等待人們去適應。相應的理念基點在於:一是教育裝備建設與教育活動要相適應,協調發展;二是教育裝備必須主動適應教學活動。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裝備研製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教育裝備管理越來越成為教育裝備事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要進行深入、係統、科學的研究,而管理活動也不能簡單流於事務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