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篝爐火著衣初暖,爨釜薪乾粥已成(2 / 2)

青衣微微皺眉略略想了會,“可是去年盜取西夏貢品的千麵郎君?”

風逐浪將酒杯朝桌上重重一放,眼神晦澀不明地看向遠方,“是啊!我也沒想到竟會追他追到了塞外?”

青衣輕輕挑了挑眉,這次似乎不簡單。

宋仁宗天聖九年,汴梁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城的大案,西夏國進奉給仁宗的一件貢品和五十萬兩白銀同時失竊,且盜竊者同為一人,即踏雪飛花千麵郎。

千麵郎是仁宗時期十分有名的大盜,因其所盜之物要麼價值連城,要麼數額巨大,且每次得手,都會留下字條十分“囂張”地戲謔被盜者一番,要麼說其是不義之財,要麼就是借來花花,概不奉還之類的,是刑部當時十分頭疼的角色。故而多次在發告通緝懸賞令,然而此盜還有一個十分少見的功夫,即易容。據傳其易容功夫十分了得,不僅可以簡單改變人的樣貌,還能輕易模仿他人的聲音,可男可女,可老可少。每次案發之後,刑部派人前去調查審訊,總會有人稱其見過此盜,然而,多次案子下來,得到的盜賊樣貌說法截然不痛,有人稱其所見為駝背老漢,也有人說他所見是妙齡少女,更有甚者,說那盜賊是五尺孩童。總之,就是沒人知道此賊的真正樣貌。故而民間便給了他一個美譽“千麵郎君”。

不過,由於千麵郎君所盜之人,要麼是臭名昭著的貪官汙吏,要麼是富水一方的土地老財,故而江湖人又有人稱他為俠盜。

不過風逐浪倒是碰巧知道千麵郎君另一項十分了得的絕技,即踏雪無痕的輕功。

風逐浪曾經因要到青州辦案經過北京大名府,且為了獲得當地官府相關函件而在那裏逗留了兩日,而碰巧那日大名府府尹劉穆文邀請他去府上做客,劉穆文本是一名靠裙帶關係上任的官員,且其個人十分愛財,是個不可不扣的貪官,故而風逐浪並不想去,不過因為函件獲取還得經過他的同意,故而風逐浪拖拖拉拉故意喝得爛醉如泥,從晃晃悠悠地向大名府走去,然而,他還未至府院門口,就聽見有人大喊千麵郎君,風逐浪一驚,就欲追趕,然而此次酒喝得實在過多,一抬腿整個人都東倒西歪的,他十分著急,剛剛朝前又走了兩步,就看見一個著遠處色衣衫的男子拂花分柳般輕身而起,十分瀟灑地踏月而,由於天黑且隔得遠,風逐浪並未見著此人的正麵,不過那人肆意風流的身姿卻是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直至今日,仍不能忘懷。

再說貢品失竊一案,由於此案涉及兩國關係,牽涉過廣,故而朝廷十分重視,責令刑部需在三個月內將此大盜緝拿歸案,拿回貢品。

刑部收到敕令自然也十分重視,派出下屬十分了得的名捕前往追尋,然而,此次失竊案別說盜賊,連點線索都沒有,既沒有人知道盜賊手法,也沒人知道盜賊的去向,更別說去追查失竊的貢品了,整個案件簡直無從下手。故而半個多月下來,別說貢品,連千麵郎君的影子都沒見到。

而此時在青州辦完案子的風逐浪剛好回來,他在途中時也聽聞了這次案件,由於上次所曆,他對追捕千麵郎君十分在意,而風逐浪也是汴梁當時十分出名的刑部金捕,其經手的案件,沒有一個疑犯能夠逍遙法外,故而刑部當頂著禦史台的風聞言事,將這次緝拿任務交給了風逐浪,而風逐浪也誓言必將把貢品追回。

故而風逐浪從回汴梁沒多久,剛剛在青衣的美酒佳肴之下吐露青州所曆之事,沒多久便匆忙離去接手案件了,隻是他沒有料到的是,這個案件竟是以那樣的方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