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擊敗貴霜軍之後,大軍繼續向前推進,劉備收複失去的全部地盤。
大華國援軍還在源源不斷輸送,劉備的底氣十足,揮軍向南挺進,跨入貴霜國人境內。這是必須做的,劉備欠一屁股債,他要在貴霜人身上想辦法,搶掠在所難免。
曹操、劉備欠債多了,不光是大華帝國支援的軍事力量,他們倆剛剛來到此地,這麼多軍隊總要吃飯吧,糧草供應都是大華帝國提供,算不算錢?
要想生存下去,曹操、劉備就要繼續與貴霜軍隊打下去,劫奪貴霜人的財富,用以償還債務。
顯然,大華帝國皇帝秦宜想發戰爭財,這不稀奇,後世米國都這麼幹。
劉備的小舅子馬超繼續向西推進,在黑海的北部,也就是後世烏克蘭東北部那一代,距離羅馬還有點遠,但已經接近羅馬帝國勢力邊緣。
馬超想要擴充地盤,將來必然與羅馬帝國發生糾葛,戰爭不可避免。
但是,馬超的實力比劉備還要弱小,根本不抗折騰。欺負一些小部族或許可以,與大國較量,不夠人塞牙縫的。
曹操、劉備年紀老了還有野心,更何況馬超很年輕,自然野心勃勃。天地足夠大,他馬超如果不闖蕩一番,對不起這番境遇。
再加上馬超從東部一路過來,壓根就沒有遇到所謂國家軍隊,都是一些散落的小部落,一擊即潰,弱爆了,也從側麵助長了馬超的野心。
從簡易地圖上,馬超也知道西方有個羅馬帝國,這不是距離還遠嘛,等將來擴充到那邊,自己的實力也足夠大,怕個鳥!
無知者無畏,這怨不得馬超。
劉備借助大華帝國支援擊敗貴霜軍,馬超能不知道嗎?當然知道。
馬超的軍事力量有限,短時間很難打開局麵,聽到此消息眼前頓時一亮,自己也可以求助大華國幫助啊,立刻派人來找步鷲。
有曹操和劉備先例,談妥這件事很簡單,馬超有需求,大華帝國有錢賺,又可以釋放負擔,雙方一拍即合。
步鷲按照大華帝國給曹操和劉備的條件,答應給馬超提供二十萬奴軍,當然,至少今年保證馬超的糧食供應。
馬超將自己族人掠奪的金銀財寶一股腦講給大華帝國,算是定金,將來按照規定時間交付其他所欠金銀。
至此,已經達成三家買賣,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往大華帝國流入。
大華帝國三十萬奴軍沿著西伯利亞向西挺進,其中十萬奴軍補充道劉備大軍,另外二十萬奴軍屬於馬超所有。
西伯利亞這條通道先是被鮮卑人在西逃過程中洗劫一番,後麵又有北匈奴從這裏路過,毫無疑問都是趟著血泊走過去的,最後還有人數不多的丁零人,少不了也要禍害一番。
經過幾次洗劫,在這個極寒之地,能生存下來的人真是不多了。
既然已經是無人區,大華帝國應該達到目的。但是,秦宜不這樣想,當初高句麗不也被滅亡了嘛,誰能想到能夠死灰複燃?
秦宜不希望在自己身後發生悲劇,想想那些悲劇曆史,秦宜心中怒火萬丈,六千萬漢人被殺的隻剩下幾百萬,這股仇恨無法消失,深深埋在心頭。
秦宜作為這塊土地的統治者,他不可能像後來那些執政者那般愚昧。
斬草要除根,腳底下這塊土地一定要徹底幹淨。
兄弟之間內鬥是一回事,被外族欺淩又是一回事,悲劇不允許再發生,這就是秦宜的指導思想。
大皇帝秦宜一聲令下,讓西進軍隊順手將西伯利亞通道刮地皮搜索一遍,不留任何後患。
好嘛,前有南匈奴騎兵和烏桓騎兵在前麵開路,在他們身後這些西進奴兵像蝗蟲一樣搜索一切可疑地區。北部極寒地區地域雖然廣闊,能適合生存的地方很有限,被三十萬奴兵一番折騰,真的很幹淨了。
整個計劃都有完整配套措施,大軍過後,建設兵團開進,在與曹操、劉備接壤的北部地區建立城堡,將這片地區劃歸建設兵團所有。
西進,繼續西進,南匈奴騎兵和烏桓騎兵一直打到後世莫斯科那一片。
雖說烏桓騎兵以及南匈奴騎兵在前段時間消耗的很厲害,但是,他們的族人中不斷有少年成長起來了,十四五歲的男孩都被補充到了騎兵隊伍中。
秦宜的策略必須貫徹下去,盡最大限度減少他們的人口基數。
想想看,具備生育能力的男人都去了戰場,族人隻剩下女人,還能繁殖嗎?
過了這一代,這兩個族群也就自然而然消亡,這便是秦宜戰略之一。
將來的事,烏桓騎兵以及南匈奴騎兵不會想,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而且樂此不彼。除了嗜血,更重要的是,他們喜歡放縱,男人嘛,天性喜歡播種,那些逃亡歐洲的北方民族,有多少人懷著他們種子?真的很多。
雖說是混血,他們的基因必定延續野蠻。野蠻不野蠻無所謂,反正不會威脅東方,去歐洲禍害吧。
聞聽烏桓騎兵和南匈奴騎兵又來了,把鮮卑人嚇得趕緊往南轉移。
鮮卑人真沒有想到大華帝國軍隊追著他們屁股趕過來了,真的惹不起啊。
無論是鮮卑人還是北匈奴人,他們手裏可沒有歐洲地圖,更不知道在他們南部有一個強大帝國。
鮮卑人和北匈奴人南下洗劫羅馬人,羅馬帝國會忍聲吞氣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鮮卑人和匈奴人與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從碎葉城往西,戰火不斷擴大,一直延續到歐洲。
這場戰爭的主角,一方是亞洲種族,大部分是奴軍,其中還有曹操、劉備、馬超原有軍隊,數量有限而已。當然,鮮卑人、北匈奴也算亞洲人種。
而他們的對手略微複雜一些,有中亞人種,也有東歐人種以及西歐人種。
因為有奴軍這一股生力軍,曹操率先擊敗貴霜國軍隊主力,接下來的戰爭,勝利天平向曹操傾斜,貴霜國滅亡已經不可避免。
那麼,曹操的勢力範圍將會擴展到波斯國。
所謂的波斯國,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波斯帝國,弱的沒有可比性。
劉備從裏海北部向西擴展,進入到裏海與黑海之間那片區域。
誰都不喜歡極寒之地,劉備當然要南下,在略微溫暖地區落腳,這樣就不可避免威脅到波斯國。
可以預見,波斯國就要倒黴了,因為劉備在北方威脅波斯,而曹操在消滅貴霜國之後,從東往西擴展必然也要威脅到波斯國,能好受嗎?
歐亞大陸中西部廣大區域,遇到了曆史上最黑暗時代,戰爭在蔓延......
馬超獲得大華帝國強力支持,實力變得很強大,擋在他前麵那些部落就顯得很弱小,令馬超有足夠能力橫掃中東歐,一直打到羅馬帝國境內,這才遭遇到羅馬軍隊強力抵抗。
羅馬帝國非常憤怒,在他的北方有鮮卑騎兵以及匈奴騎兵,東北角又出現一股勢力,令羅馬軍隊不得不分兵對抗。或許是稱霸慣了,認為隻要帝國大軍所到,那些外敵必定灰飛煙滅。
顯然,羅馬人輕敵思想會給他們帶來災難。
馬超並不懼怕羅馬軍隊,有大華帝國做後盾,利用奴兵與羅馬軍隊消耗。一仗打下來之後,所消耗的奴兵很快得到補充,不信羅馬軍隊用之不竭,看誰最後草雞?
羅馬軍隊兩麵作戰,這才發現那一麵的對手都不好對付。
馬超一方正麵硬拚,而鮮卑騎兵、匈奴騎兵則來去無蹤,羅馬軍隊剛剛在西麵與騎兵較量,東麵又被騎兵洗劫,致使羅馬軍隊如救火隊員,四處撲火。
更要命的還在後麵,鮮卑人與匈奴人竟然與身後的烏桓騎兵勾搭上了,雙方做開買賣了。鮮卑騎兵和匈奴騎兵用搶來的財寶,與烏桓騎兵交換,獲取戰略物資,這才拉開了羅馬帝國倒黴的序幕。
剛開始,鮮卑人、匈奴人無根無萍,沒有吃的就去搶,采取打了就跑的戰術。毫無疑問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至少兵器損壞沒有補充,怨不得他們采取遊鬥戰術。
現在好了,隻要手裏有金銀財寶,可以與烏桓人身後的大華帝國交換,要什麼有什麼。
無論是鮮卑人還是匈奴人,膽子越來越大,與羅馬軍隊打了幾場硬仗,重創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