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郡與江夏郡大戰剛結束不久,甘寧來了。
原本甘寧應該在江夏被黃祖截住不讓他過去,甘寧隻得暫時留在江夏,此時黃祖已經死了,沒有人攔截。而且甘寧也聽說江夏與柴桑大戰,很想往前湊熱鬧,結果還是來晚了。
柴桑郡太守龐統接待了他:“聽我家主公揚州牧說,不久後有一位名叫甘寧的人要出現,當時本太守還不相信,誰知是真的,嗬嗬,歡迎。”
甘寧張著大嘴巴不知說什麼好,不會有這麼神吧?再說了,自己也不是什麼知名人物,誰還關注他去哪裏,揚州牧高高在上,這不應該啊。
甘寧心裏疑惑,追問道:“州牧大人說我要來揚州,不會是玩笑話吧,你說的都是真的?”
“嗬嗬,我雖沒有親耳聽說,事情卻不會有假,前不久州牧大人與眾將一起喝酒,不覺間話就多了起來,說是有一位武藝高超之人要離開荊州來揚州,名叫甘寧,好多人在場呐。要不然你一報名,本太守趕緊迎接,嗬嗬。”
龐統似乎料定甘寧有這種反應,笑嗬嗬地回答,其實他自己也糊塗著呐。
甘寧有點小小激動,盡管這種事情有點不靠譜,卻也間接說明州牧大人挺重視自己。
在這之前甘寧在荊州劉表那邊,那邊的官員,包括劉表在內,對甘寧遊俠出身還有點看法,讓甘寧很別扭。
再後來甘寧也看出來了,劉表不會有太大作為,當今天下兵烽四起,劉表壓根就不重視軍隊建設,一門心思守住荊州三分地,自己繼續待下去,估計沒有多大出息,這才有了出走的想法。
文人瞧不起武夫,尤其是甘寧這種遊俠出身的人,的確不能讓劉表欣賞。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多足者焉。”。
言必信,行必果,仗義助人,急人所難是遊俠的特征。
不過遊俠快意恩仇的行為,常常與這個時代的社會的道德發生衝突,所以儒家都是鄙視遊俠的,甘寧第一個投奔的目標是荊州牧劉表是個大儒,東漢末年“八俊”之一,甘寧不被劉表重用的遭遇也可想而知了。
甘寧是個典型的遊俠,年輕時候的他是快意恩仇,“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他這種性格有種特點,跟他交往之人,隻有對他禮遇有加,甘寧方與其傾心相交,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否則,後果很嚴重!
就是後來做了上將時,這個德性也隻是稍微收斂。
你想這種人聽說揚州牧秦宜如此器重自己,那還不把性命都叫出來嘛。
聽柴桑太守龐統所言,甘寧信了,心情激蕩,感覺有團火焰在燃燒,急切地問:“大人,甘寧什麼時候能見到州牧大人?”
甘寧急迫的心情,全都在龐統眼裏,笑著說:“就這幾天吧,你且等一等,正好州牧大人讓本太守去壽春,我把這裏的事情收收尾,而後啟程去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