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平台
作者:
【編者按】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使新聞媒體提高了資訊傳播的頻率。在此種情形下,難免出現一些語言文字方麵的技術性差錯。此類差錯對於整張報紙也許隻是白璧微瑕,但它會對報紙的公信力產生影響。
為此,《新聞前哨》特開辟“報海指瑕”專欄,對報紙上刊發的報道中的瑕疵,聘請專家進行評析與匡正。我們衷心期待大家關注本欄目,並提供稿件,同時對本欄目稿件如有不同見解,也歡迎來稿商榷。
汪惠迪 1937年3月生於上海,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中文係。現任香港中國語文學會《語文建設通訊》執行編委、上海《咬文嚼字》特約編委、北京商務印書館《漢語世界》編委、暨南大學海外華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馬來西亞華文規範理事會顧問。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任北京商務印書館《全球華語詞典》副主編。主要著作有《新加坡華文報語文評議》、《華文字詞句》、《全球華語詞典》及《語言的風采》(北京商務印書館)等。
朱學詩 1943年4月生於湖北,畢業於華中工學院新聞係。高級記者,曾任湖北日報子報總編輯,華科大武昌分校新聞傳播係特聘教授、係主任等職。編著作有《觸摸新聞》(新華出版社)、《新聞媒體比較教程》(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中國新聞獎獲得者啟示錄》(長江出版社)等。《“飛來飛去”式引進人才》等25篇(組)新聞作品獲省級及國家級新聞獎。
合理搭配句式
武漢一家報紙刊登了題為《媒體聚焦“城管革命”》的500字新聞報道,文內說:
“媒體要加強策劃,報道要出新、出彩,不能拘泥於雞毛蒜皮,更要注重體製性、機製性等城市管理中的深層次問題。”
這裏的“不能”與“更要”是不能搭配組成關聯詞的。“更”取義“更加”,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層或者數量上進一步增加或減少。“更要”,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更加要怎樣,是前者基礎上的一個程度上的遞進。既然前邊已經“不能”了,又怎麼再“更要”呢?“體製性、機製性等城市管理中的深層次問題”是相對於“雞毛蒜皮”來說的,兩者是相矛盾的,並不是遞進關係。
建議:改成“不能……而要……”的句式。
(霄 雁 建 超)
並非吹毛求疵
1. “80後”“90後”
一篇報道中說:“令民警心痛的是,該案中大部分是80後青年,其中90後青年占到一半。”
“80後”是一個專用名詞,本指青年,後邊再加“青年”二字,這就相當於在“高中生”後再帶上“學生”,有語義重複之嫌。還有,“80後”並不包括“90後”,既然“大部分是80後”,何來“有一半是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