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活色生香的椒江女人(1 / 3)

椒江女人個性鮮明,她們喜歡接受挑戰,豁得出,有衝勁,有激情,也有魄力,她們的性格中有幾分男子氣。

椒江是個充滿欲望的城市,同時,又是個包容性極強的城市。

作為一座新興之城,她對所有熱愛她的人敞開了懷抱,在椒江街頭,操著外鄉口音的人可能比說本地方言的人多。這個新興城市的文化和活力,都是由移民創造的。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各種習俗、習性的交織,產生了摩擦和碰撞,也產生了新的動力和衝擊波。

椒江是一座彙聚、交流、融會、貫通的城市,這個城市的血管裏,奔湧著新鮮的血液。撤地設市造就了椒江,使得椒江由一個小小的漁鎮,成長為台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使得椒江本土粗獷甚至帶點野蠻的碼頭文化,多了些雅致。

我在椒江生活了近二十年,對椒江最大的感受就是,她在不斷地變化。當年我隨著撤地設市的人流搬遷到椒江時,這裏還是個大工地,走到哪裏都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到處都是林立的腳手架。現在,這裏各種各樣的時尚東西全有了。作為一座新城,椒江這個地方,最大的好處,就是隨時隨地讓你感受到她的動感和活力,感受到她的變化與發展。不像一些城市,多少年了,賣燒餅的還守著同一個攤位,賣甜酒釀的還都在老地方。

懂得生活。

椒江是座變化中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女人也在不斷變化中,在我看來,台州九個縣市區的女人中,數椒江女子最懂得享受人生,最講生活品質,她們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營造夢境和情趣,她們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言談舉止、吃喝玩樂都帶著市井的快樂,能把平常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椒江是個港口城市,舊時靠近碼頭的振市街、東升街、北新椒,有各類錢莊、旅館、飯店,形成燈紅酒綠的繁華商業區。遙想當年,海門港是台州最大的港口,是上海與台州各地的交通中轉點,來自上海的洋貨都是以海門為集散地發往台州各地的。幾乎所有的港口城市都興“碼頭風”,於是乎,上海流行什麼,過幾天,椒江就風行什麼。海派女郎流行梳S頭,穿大開衩旗袍,椒江這個小漁港也會出現旗袍女郎。當年這個還是叫“海門”的地方,在民國時期就有“小上海”之稱,可見,奢靡、時尚、燈紅酒綠的味道,在這裏早已有之。

椒江雖說是小漁港,但“開放”之名聲,老早在外,這裏有著齊全的娛樂場所,一切按椒江人的喜好、口味進行了改造,這裏曾經夜夜笙歌。20世紀80年代,準確地說,是1985年,台州出現的第一家保齡球館,就在椒江,一時間,引得其他地方的人趕過來“開洋葷”。早些年,椒江娛樂業之發達在省裏都是掛了號的,90年代初,椒江就有一百九十多家娛樂場所,聲名之大,連“美國之音”都廣播了,這還了得,高層一聲令下,對椒江娛樂場所進行了全麵整頓。現在,各地的娛樂業都很發達,椒江也就不顯得特別“開放”了。

台州撤地設市後,行政中心從千年台州府的臨海搬到了椒江。剛到椒江時,臨海人看不上椒江,覺得這個小漁鎮沒什麼文化底蘊,這裏的人,隻會講吃講玩。椒江人也挺看不慣臨海人的,口袋裏沒幾個子兒,還清高得兩隻鼻孔朝天。他們把搬遷來的機關幹部統稱為“北岸佬”。楓南小區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俺村”。因為機關幹部以臨海人居多,臨海人一開口便是“俺”呀“俺”的,故椒江人把楓南小區稱為“俺村”。不過,將近二十年的同城生活,混淆了地域的界限,加深了兩地人的感情,現在椒江人臨海人經常稱兄道弟,吃到一塊玩到一塊說到一塊了。

自從椒江成為行政中心後,這個昔日不起眼的小漁鎮,成了時尚的聚集地,舊日的痕跡早就淹沒在曆史變遷的潮流中。椒江在脫胎換骨的同時,椒江女人的做派也跟著潛移默化。仿佛一夜之間,各種咖啡吧、茶吧、酒吧、迪吧,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椒江女人性格活潑明快,很講小情小調,她們曼妙的身影,活躍在各種各樣的咖啡吧、茶吧、酒吧裏。年輕的椒江女子都有那麼點小布爾喬亞——她們享受生活,她們熱愛美食、華服,她們熱衷於趕一切可以趕到的時髦。她們也喜歡去趕一趕文化的集,比如,找人要幾張票,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聽聽新年音樂會、看一場話劇,比如去書店買上一兩本時尚圖書。哪個地方流行新鮮玩意,她們必奔走相告,約上三五好友去體驗其中的樂趣。一段時間,忽然瑜伽流行起來了,於是椒江女子棄健美而從瑜伽了,忽然間大城市時興肚皮舞和鋼管舞了,於是椒江女子又按捺不住想去嚐試了。

椒江女人對時尚一向敏感。十幾年前,我剛到椒江時,椒江最繁華的中山西路有一家“拉風快餐廳”,開業頭幾年,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好多人就是從這個店名,才知道“拉風”這個詞的。在這之前,台州人隻知道“拉肚”,不知道什麼是“拉風”。“拉風”這個詞,包含著酷、時尚、前衛、性感等意思,相當於“牛叉”,又比“牛叉”來得文雅。這個詞來自於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國產淩淩漆》,這部電影於1994年出品,剛在大陸放映不久,椒江街頭就有了“拉風快餐廳”。椒江人真是台州一等一的潮人。

在土著椒江人口中,還有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叫“浪浪”,意思就是追浪潮、趕時髦,當然還有顯擺的成分在。還有一個詞語,叫“摜浪頭”,浪頭是要摜出去的,讓大家都看得到,這個詞語包含嘚瑟的成分更大。從這兩個本地人頻繁使用的詞語中,可以看出椒江地域文化中好追逐潮流、趕時髦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