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次催眠:《天問》之謎(1 / 3)

1

“她是真的死了嗎?她是不是還住在裏麵?”我問自己,這一次內心沒有回應,自我暗示像是被丟進無底洞。

這種情況下若是走進這道門,我必將再一次觸碰心裏封塵的記憶,血淋淋的記憶。

但我需要找一個地方排解內心的悲鬱,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壓下門把,門“吱呀”一聲開了。我走進書房,把黑暗的客廳和喧囂的世界關在門外。

緊緊拉上的厚重窗簾隔絕了燈火輝煌的城市,空氣裏有灰塵和黴菌的味道,腳步在地板的積塵上留下腳印。沒有人住在裏麵,這個裝滿回憶的房間,被我遺落在時間的洪流中。

不顧扶手椅坐墊上積了薄薄一層的塵埃,我在書桌前坐下,扭亮寫字燈,柔和的白光照亮眼前並不寬敞的書房,光與影在三座書架和一個衣櫥之間交織,我的視線來回在房間裏的每一個角落,心如刀割。

關於林鳶的一切,不出聲響的坐在綽綽陰影中,靜靜地看著我。

沒錯,這間書房就是為了紀念我已逝去的妻子,她生前的衣物被疊放在衣櫥裏,她讀過的書站立在書架上,就連她用過的梳子發卡毛巾水杯,也都被我仔細收起,擺放在書房裏,此時我坐在這兒,還能從這些林鳶的遺物中找尋到一絲獨屬於她的氣息。可是我從來不敢打開衣櫥細細看一看,那樣隻會撕碎我的心。

就如同此時,心痛已讓我無所適從。我信手拿過堆在書桌一角的幾本書,翻開。

這些都是林鳶自殺前最後讀過的書,一直以來我都想找出林鳶自殺的原因,這些書自然成了我探尋線索的重要物件。可是兩年多來,我沒有從中發現絲毫可疑的跡象,林鳶的死,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謎。

“啪”的一聲,一本小冊子掉在地板上,撲起纖塵。

我彎腰拾起來,在燈光下看清了這本《天問今解》,封麵上是大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負手而立,麵容淒然。

這本來曆不明的書是我整理林鳶的遺物時發現的,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林鳶會在閑暇時間看這樣學術性的著作。

我驀地想起來:林鳶生前播出的最後一期《中華詩話》節目,正是主講楚辭名篇《天問》!

我打了個激靈,把書拿到近前。這本《天問今解》很薄,全書還不到兩百頁,作者是一個叫“周莊”的楚辭學者,我搜腸刮肚的想了半天也想不起來這位同行是什麼來頭。我又留心看了看信息頁,發現這是由一家名叫“古江文化”的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發行的。

一本奇怪的書,一個不出名的作者,一家從沒聽說過的出版社,拿在我手裏的,是一道詭異的謎影。被深深隱藏的真相似乎在這道謎影後若隱若現。林鳶之死,乃至所有人的死亡,會不會都與這本書有關?

心跳加速,我深吸一口氣,翻開書頁。

夜色在靜靜流淌,已過了午夜兩點。

紙張的頁腳起了毛邊,每翻一頁都會在燈光下揚起塵埃,除了陳舊的痕跡,眼前這本書再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天問》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被後世文學家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東漢文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寫道,屈原被放逐於山澤,在楚先王之廟中遇一奇異畫壁,壁上畫有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古代聖賢,甚是壯觀,屈原心懷滿腔憤懣嗬壁問天,遂成《天問》。《天問》全篇共九十五節,三百七十六句,在屈原的作品中其篇幅僅次於《離騷》,是與《離騷》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詩篇。在《天問》一辭中,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一口氣對天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曆史,對人生提出一百七十餘個問題,跌宕起伏,蕩氣回腸,是一部空前絕後的中國遠古神話和上古史大綱。

不過,在這本《天問今解》裏,隻是先簡單介紹了屈原的生平和主要思想,接著把《天問》全篇用現代漢語譯寫一遍,最後又大致講解了《天問》的寫作背景和研究曆史。如此淺顯的學術著作僅適合初學者或業餘讀者參考,對於專業學者來說完全沒有研習價值。

我有些失望,除了林鳶曾在書中做過的閱讀筆記和批注,我沒有發現任何疑點。困意陣陣襲來,我打了個哈欠,隨手又翻開書頁,打算最後再看幾眼就睡覺了。

這一次我特意看了看林鳶做的記錄,注意到她用紅筆在幾行辭句上畫了些奇怪的方框。

雖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我抱著一絲希望,強打起精神起身去翻出筆記本,把林鳶框起來的辭句抄錄下來。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2

我的眼睛裏像是被人點著了一把火,燒得我淚如雨下。

眼前忽明忽暗,在一片混沌中什麼都看不清,不止如此,我甚至連聽覺和嗅覺都已喪失,唯一清晰的感覺,隻是滾燙的炙熱轟然滾過每一寸皮膚。

我在燃燒!沒有火焰的燃燒!

我看不見自己的身體,一道亮得刺眼的光幕蒙在眼前,隔絕了外界。如果能聽見,我一定會聽見嗶啵作響的燃燒聲,如果鼻子能聞,我一定會聞到自己被燒糊的焦臭味。

溫度越來越高,越來越燙,這是宇宙誕生前的高溫,下一秒,砰!宇宙大爆炸!

我醒了。感覺回到我的身體,我聽見車窗外高低起伏的車鳴,看見淒風冷雨的天空下緩緩前行的車流,聞到出租車裏和煙草味混雜在一起的汗臭。

我從夢中醒轉,回到陰沉沉的現實。

車載收音機伴著滋滋的電流,有氣無力的播放一首鄧麗君的老歌,出租車司機腦袋伸在窗外,對幾個橫穿馬路的行人破口大罵。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坐在我身旁,抽著煙,手裏捧著一個骨灰盒,默然不語。

他是喬納陽的父親,他來上海接兒子回家。

“喬叔,火車站就快到了。”我輕聲提醒。

老人苦苦地笑了,語調出奇的平靜,“小聶啊,喬叔感謝你這些年來對納陽的照顧,過年回家別忘了來喬叔家吃頓飯,保準給你做一桌好吃的。”

我鼻子一酸,差點又一次掉下淚水,眼前這個老人故作堅強的樣子更惹人心痛。

納陽的死訊讓他的母親已經精神崩潰,躺在病床上可能再也起不來了,喬叔孤身一人趕到上海,來參加兒子的葬禮。曾經愛說愛笑的兒子現在留在人世的隻是一盒骨灰,如此殘酷的事實足以毀滅任何一個父親。

看著好兄弟的父親一夜白頭,就像有一把匕首狠狠地捅進我的心。

上海火車站人頭攢動,我緊緊地握住喬叔的手,淚水盈出眼角,“叔,保重。”我哽咽地說。

喬叔拍拍我的肩,“回去吧孩子,我也該上車了,回去吧。”

他小心翼翼地捧著骨灰盒,轉身走進了乘客通道,在檢票口才終於回過頭,遠遠地看了我一眼,對我揮揮手。我這才發現,他已是老淚橫流。

我仰頭深深呼吸,淚水在寒風裏慢慢幹涸,再看向檢票口時,老人已經淹沒在人流中。我的心在怒吼:“死神,如果你不殺死我,那就等著我親手複仇!”

衣兜裏的手機突然嗡嗡震動起來,我掏出來一看,是秦澈發來的短信。

“我已到達湖南,上海那邊交給你了,另外,注意你的夢!”

我呆住了,原來今天上午秦澈在葬禮上不辭而別,竟然是為了第三次趕往千裏之外的湖南。可是為什麼,他要在如此危險的時候匆匆離開上海,離開我們。

我急忙撥打秦澈的電話,聽到的卻是對方不在服務區的回應。

3

這起案件必須從頭查起,很有必要再去一趟佘山天文館。

離下班還差半小時,我走出教員辦公室,在空蕩蕩的校園裏獨自散步。時近傍晚,綿綿陰雨已經停了,我在一片毫無生氣的樹林前停下腳步,寒風吹打在我臉上,讓我清醒許多。

凝在地麵上的冰層在腳下吱吱作響,我想起秦澈昨天中午發來的短信,“注意你的夢!”

後麵的感歎號讓這句提醒有一種惡狠狠的口氣。秦澈為什麼會如此強調這句話呢?我那些預兆死亡的夢裏,究竟藏了什麼?

“我的潛意識裏,究竟藏了什麼?”在我的深心,秦澈的短信擊起這麼一個回音。

潛意識又是什麼呢?催眠師百裏途的眼睛,把我吸進了回憶裏。

“你認為是誰最先發現潛意識的?”百裏途問我。

“不是弗洛伊德嗎?”我沒多想。

百裏途:“這就是我先要帶你走出的一個認知誤區,你和很多人一樣,都認為人類的潛意識是弗洛伊德最先發現的,其實不然,弗洛伊德本人在他七十歲生日慶典上說過:‘在我之前的詩人和哲學家們就已經發現了潛意識,我所發現的隻是研究潛意識的科學方法。’”

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問道:“這麼說,人們在很早前就發現潛意識了?”

百裏途:“沒錯,在弗洛伊德之前,有一些哲學家已經開始注意到顯意識外的心理領域,比如說,蘇格拉底的自我認識,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萊布尼茨的知覺閥限和叔本華提出的意誌本質概念,在這些哲學體係中都可以找到潛意識學說的蹤影。”

原來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有哲學家注意到了潛意識,這曆史比我想象的要久遠。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現在重點來談談潛意識。”百裏途切換下一張幻燈片,一個托著側臉陷入沉思的大胡子男人出現在屏幕上,“這位是德國哲學家弗裏德裏希。尼采,他認為潛意識是一個藏在顯意識之下的,充滿了混亂的思維、情感和本能的心理領域,同時也是再現個體和人類曆史發展階段的心靈空間。弗洛伊德同我們都很讚成這個說法,這可以稱得上是對潛意識的一個寬泛廣義的定義。

“當然,要理解潛意識和它的作用,僅僅知道一個概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從人類的心理係統結構談起。”

另一張幻燈片出現在投影裏,是一座淹沒在海水中的巨大冰山,畫麵把整座冰山全貌都展示出來,不僅有露在海麵上的山尖,還有被海水完全浸沒的山體。

“這是通用的‘心理冰山模型’。”百裏途道,“人類的心理係統可以分為三個領域,即顯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就像一座海水中的冰山。你也注意到了,露出水麵的山尖隻是整座冰山的一小部分,這一部分,便是我們的顯意識。”

他點了點鼠標,山頭上出現一個標注:顯意識。

“能夠被我們自己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就叫做顯意識,你現在可以試一試,來親自感受一下自己的顯意識。”百裏途抬起手做出一個緩緩下壓的動作,示意我放鬆下來,像催眠般放緩語速道,“看著桌上這套牛頓撞球,集中注意力去體會心裏自由聯想到的事物。”

我呼吸放慢,心裏從撞球開始流出一個又一個意識片段:牛頓撞球,牛頓,蘋果,萬有引力,黑洞,光速,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

幾分鍾後,百裏途道:“你聯想到的意象或概念都是顯意識的活動結果,告訴我,你想到的是多還是少?”

我:“不多,但如果有時間我認為能夠無限聯想下去。”

百裏途:“再告訴我,你剛才聯想的前三個事物是什麼?”

我邊回想邊答:“牛頓,蘋果,萬有引力。”

“很好,這些你能覺察到的觀念、想法、意象和情感,都是我們所說的顯意識。”百裏途示意我看投影,“如圖上所見,顯意識隻是海麵上一截小小的山尖,而隱藏在海水中的絕大部分山體,就是與顯意識相對的,潛意識。”

“潛意識”三個字被標記在冰山山腳,百裏途道:“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巨大世界,這個世界的最底層存在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或者說,在能被人們感知到的心理過程之外,還存在著一個遠離人類顯意識的廣博的心理世界,即潛意識世界。一些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欲望或想法在某些潛在的現實環境中被觸發,但是因為不符合心理規則從而無法進入顯意識層麵,無法被我們所覺察,它們就隻能潛伏在內心最深層。這種潛伏著的,不能被覺察到的思想、欲望、觀念以及記憶等心理活動,就稱為潛意識。”

我:“心理規則是什麼?”

百裏途:“社會道德,個人理智以及顯意識自身的接受能力。”

我:“潛意識既然無法感知又有什麼作用呢?”

“極其重要的作用,”百裏途回道,“潛意識學說是精神分析理論的核心和基礎,是進行精神分析的前提理論,提出該學說的弗洛伊德認為:在人類心理係統結構中,潛意識存在於深層領域,是驅動心理係統的根本動力,也是影響人類肢體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潛意識的作用遠遠超過了能被感知到的顯意識。”

他的手指又玩起牛頓撞球,撞擊聲停息後才道:“知道嗎?就剛才你聯想的那幾分鍾,你的潛意識內已經出現了幾萬條信息。”

我半張著嘴,不敢相信,“幾萬?我最多不過聯想了三四十次而已。”

百裏途:“潛意識的能力比顯意識要強大得多,你的顯意識隻是簡單的從牛頓直接想到蘋果,又跳躍到萬有引力,潛意識卻架構了這三者間的具體聯係,甚至可能包括牛頓通過蘋果落地這一現象推導出萬有引力的理論過程。”

“你在說笑吧,”我笑道,“我是研究文學史的,怎麼會懂萬有引力?”

百裏途:“那隻是你的顯意識認為你不懂,潛意識會自動記錄你曾經接觸過的與萬有引力相關的信息,再動用人類在心理進化中獲得的基礎邏輯分析能力,在潛意識內重現萬有引力推導過程是件很輕鬆的事,這就是為什麼隻需開發6%的潛意識就足夠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我驚訝道:“這麼說,有一個我們感覺不到的意識層每時每刻都在活動?”

百裏途:“是的,潛意識內收錄了個人在經曆過的時空中感知到的一切信息,你現在坐在這裏,顯意識隻關注到我,但你的潛意識卻已記錄下這個空間的每個細節,記錄了吊燈與地麵的距離,圓形房間的麵積,還有這個叫百裏途的家夥,他的行為習慣,說話的語調,他不緊不慢的性格,當然,他的潛意識也在不停的收錄和分析關於你的一切。”

必須得承認,百裏途說的這些讓我有些震撼,以前在科學雜誌上看到過,如果充分開發潛意識,人類能記憶的信息量是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五十倍,但我沒想到潛意識的活動能力不止是記憶這麼簡單。我問:“潛意識記錄的這麼多東西,難道完全不會進入顯意識嗎?”

“當然不是,在顯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有一個特殊的心理領域,稱為前意識。”百裏途把前意識的標記打在海平麵上,“前意識是指潛意識中某些能夠進入顯意識從而能被我們覺察到的東西,這就好比在海水漲潮和落潮時,冰山上那一段時而露出水麵時而又淹沒在水下的山體。舉個實例,我們對於一些特定經曆的記憶並非是每時每刻都覺察得到的,而是一旦有必要才會回想起來,這就是典型的記憶型前意識。

“前意識有一個重要作用,它在心理領域中擔任著‘稽查者’的角色,這個稽查者守在潛意識之前,不允許其中的本能和欲望隨意侵入顯意識,潛意識中的東西隻有符合了道德與理性,才能夠通過前意識中的‘稽查製度’的審核,順利成為被感知到的顯意識。”

我:“既然人的心裏麵都有這個稽查製度,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犯罪行為?”

百裏途微笑地解釋道:“你要知道,作為‘稽查者’的前意識並不是時刻保持著警惕,有很多原因會讓它的防禦大閘鬆懈,這時,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本能和欲望就會暴露出來,某些犯罪行為就因此而發生。並且,前意識中稽查製度的嚴格程度也會因為個人的教育環境、人生經曆、社會影響等原因而存在很大的差異。”

我點頭稱是,百裏途道:“你看,人的心理係統是由潛意識、前意識和顯意識三個領域構成,潛意識處於深層,顯意識處於表層,前意識是二者中間的過濾器。這三個領域組成了一個動態結構,它們時時刻刻都處在相互滲透、交流變化之中,注意,我說的是時時刻刻,無論是你清醒著還是在睡眠中。”

他的眼睛似乎在有意無意地暗示我,牆上出現了一個轉動的太極圖,他又道:“道家的太極哲學給了我們個啟示,說世間萬物的正常發展都講究一個陰陽平衡,人類心理係統的發展同樣如此,隻有潛意識、顯意識和前意識處於協調平衡的狀態,才是正常的心理結構,如果這種平衡被打亂,那麼這樣的心理狀態就具有變態的性質,如果不矯正而任其發展,則會導致心理疾病,甚至是嚴重的精神問題。”

我急切地問:“你是說,我的問題是因為心理係統的平衡被打破了?”

百裏途:“不用著急,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具體談談潛意識的作用。第一個例子,就是人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