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人們看不出股票價差投資者們有什麼特別的“壞”,或者特別的“好”,因為,首先,發生股票虛擬資本價值的估值不準確、不一致這種情況,一般來說,不是誰的故意行為,除了故意散布虛假信息和利用內幕信息買賣股票等違法犯罪行為以外;其次,在發生對股票虛擬資本價值估值不一致而導致股票市場價格發生波動時,股票價差投資者,即股票投機者們隻是眼明手快,“乘機”“尋機”買賣股票而獲利。
股票價值投資活動,原本以獲取股息紅利收益為主,最後可能大批量地轉變為以獲取股票價差收益為主的股票買賣投機活動,比較好的情況也是采用股票價值投資和股票價差投資混合方法,這是股票交易市場這樣一個金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首先,如前所述,股票交易天生就帶有獲取價格差額收益的投機買賣的特征,這種天生的特征源於資本天生的自私自利本性。其次,投資股票資產原本應當獲取的股息紅利收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在中國股票市場上,即使上市公司會派發股息紅利,總體上也比較低。最後,全社會一年期存款平均利息率逐年下降的趨勢,不可避免地將儲蓄存款貨幣資金“驅逐”出銀行等金融機構,轉而湧入股票交易市場(進入房地產市場也是同理),加劇了對原本就少得可憐的股息紅利收益的爭奪。
這些不利因素促使股票價值投資活動不斷地向股票價差投資活動轉變。但是,在中國的財經新聞媒體上,在中國的股票交易市場裏,在中國金融貨幣政策的選擇中,人們不約而同地渴望、要求、歡呼銀行儲蓄存款利息率的降低再降低,把它看成股票交易市場的利好因素,看成股票交易的救星。殊不知,這種降息政策隻會加劇股票市場上的股票投機買賣活動,隻會惡化全社會的金融生態環境,隻會造成民眾貨幣財富的進一步損失,並不會帶來想象中的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進入股票交易市場的人們,獲利的動機相同,但是價值觀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因而判斷事物的標準不同,行為方式也就不同。在股票交易市場這樣的金融生態環境中,當股票價值投資總體上不能使人獲利,采取股票價差投資的操作方式以便獲利,自然而然地成為越來越多的金融資產投資者們的選擇。
在中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上,我們看到了環境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的性格、人的行為方式的經典樣本。
1、上市公司與股票投資活動
現在,我們來看,在股票交易即二級市場上,在這種金融生態環境中,股票投資活動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股票投資活動是針對“已發行上市流通股票”的買賣、交易活動;上市公司的主體經營活動是商品生產和商品買賣。在股票發行成功、上市流通交易以後,股票投資者持有股票,就在期盼每年的股息紅利分配;上市公司經營者的職責就在於做好生產、經營工作,一來可以增發股票、送紅股、轉增股份、配股等等,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二來可以向股東提供更多的股息紅利回報。
股票資產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經營者原本應當保持這樣一種良好的關係,這是在市場經濟這種生產方式下,人們在社會分工協作中應有的良好關係。可是,在中國的股份製度中,人們看不到這樣良好的關係。
中國的上市公司股票發行人和經營者總是忘記股票的二重屬性,他們在順利地賣出股票,成功地實現直接融資以後,通常是這樣考慮問題的:
股票是一份資本所有權證書?誰能拿著這份證書來伸張所有權權利?我們的《公司法》和《證券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皆簡稱《證券法》)不允許這樣做!
股票是一份股息索取權憑證?法律不支持誰可以拿著這份憑證來向我“索取”股息呀?我有錢分配股息可以給一點,我不想分配股息可以一點也不給。
為什麼不管我經營虧損、不虧損的,分配不分配股息的,都想著要送轉、增發、配售股票?是呀,法律禁止我這麼做嗎?
中國的股票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經營者,對待社會公眾股東,對待股票交易者,甚至對待他們自己,基本上就是這麼一種態度。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經濟學界、新聞輿論界基本上也認可中國股票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經營者這種思維方式。
派發股息紅利是上市公司的法定義務,索取股息紅利是股票投資者的法定權利。中國的股票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經營者不履行他們的義務,中國的股票投資者和股票交易者也不堅持他們的權利。
他們知道股票是一份非固定股息收益的憑證,在上市公司少派發、不派發股息紅利的情況下,他們可以采取股票價差投資方法,快速地買進、賣出股票,也能保證自己的投資利益。中國的股票投資者和股票交易者們,在股票交易市場上,圍繞著那些“已發行上市流通股票”,采取股票價差投資操作方法,進行交易,一年下來,可以不厭其煩地買進、賣出五六次,對其中的“小盤股”“題材股”“熱門股”等等,可以反複買賣十幾遍、幾十遍。
在一個股票交易市場上進行的這種股票價差投資買賣活動,完全是一種關起門來的自娛自樂的活動。股票價差投資的盈利不是來自上市公司的分紅派息,而是來自股票交易者們各自投入的貨幣資金本身;你贏的就是我輸的,反之亦然。這種股票交易活動的收益不是來自股票資本價值,不是來自上市公司的分紅派息,因而其與上市公司經營活動沒有必然的關係。當然,這種股票投機買賣活動必須時刻注意利用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切消息。一句話,從事股票價差投資買賣活動不需要看股票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經營者的臉色就能獲取投資收益,但一定會利用來自上市公司的所有信息。
股票交易采取投機方式博取價格差額收益的行為,自150多年前股份製和股票交易開始以來就始終存在著,因為這是由資本本身的自私自利和逐利本能所決定的。原本這是各個國家證券監管部門應當花大力氣加以管理、整治、規範的,但是,在當下中國股票市場這種惡劣的金融生態環境中,反而被強化了。
但我們尚不清楚,是這種金融生態環境造就了現在的證券監管機構、經濟學界、新聞界、股票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經營者,以及股票投資者、投機者,還是反過來,是前述各色人等造就了中國股票交易市場這種金融生態環境。我們相信,環境改變人是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但金融生態環境是一種人造環境,究竟誰改變了誰?
2、已發行股票及其交易
已發行股票,即已發行上市流通股票是一種什麼東西?對它們進行投資、買賣、交易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已經知道,股票一經發行,發行人上市公司就拿走了社會公眾認購這些股票的募集資金,而股東拿到了那些股票。股票具有二重屬性,就其資本所有權證書的屬性而言,其資本價值與上市公司的現實資本價值沒有關係,而隻具有股息收入資本化所形成的虛擬資本價值;就其股息索取權憑證的屬性而言,其為一種非固定股息率的利息收益憑證。
在股票交易市場上買賣股票時,在“T+1”的規則下,股票的買者與賣者可以今天買入、賣出,明天再賣出、買入,後天直至以後每一個交易日,都可以對被看中的這隻股票,反反複複地相互之間進行這種買入、賣出的交易;在“T+0”的規則下,人們可以在當天對這隻股票進行這樣相互之間反反複複的交易。
在這裏,已發行上市流通股票變成了一種什麼東西?
人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很快就發現,它是一種金融資產投資的標的,就是一種賺錢的工具,一個博彩的籌碼。說它是賺錢的工具,因為在它上麵可能獲得一份股息紅利收益,還有可能獲取買賣價格差額收益。說它是博彩的籌碼,設想一下,走進拉斯維加斯和澳門的任何一家娛樂場、度假酒店,人們都可以在博彩大廳裏看到形形色色的塑料籌碼,這是一種可以千百次投注使用不會變的籌碼,“已發行股票”正是這種可以千百次投資使用不會變的籌碼。
在股票交易市場這個封閉的證券買賣場所,人們千百次地買賣同一隻股票,市場價格忽高忽低。而發行這隻股票的上市公司遠在這個封閉場所之外進行著自己的生產、經營業務,絲毫不受股票交易活動的影響。哪怕發生了“舉牌”“收購意向”等重大事件,上市公司照樣幹它應該幹的事,反而是股票市場本身被它自己的交易活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所影響。
我們看到,“新發行股票”成功上市以後,頃刻間轉化為“已發行股票”。為了在股票二級市場上買賣這些“已發行股票”,社會公眾還得拿出比認購新股資金多出幾十倍的貨幣資金。但是,這些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新增加的貨幣資金,一分錢也不可能再轉化為生產經營資本了;現在,這些貨幣隻是買賣“已發行股票”的股票交易資金,是非生產性貨幣資金,是不可能產生任何社會新財富價值的“股票交易娛樂資金”。
所以,已發行上市流通股票的交易,不會對上市公司產生什麼影響,無論好壞。反過來,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業務的好壞會立即影響這個封閉的交易市場內的股票價格水平,一遇風吹草動、蟬鳴鳥叫,股票虛擬資本價值的估值預期就會受到影響,進而股票交易價格開始上下波動。
股票價值投資需要對股票虛擬資本價值進行估值,但是,千人有千人的測算方法,萬人有萬人的估值標準,股票資本價值的估值總是產生歧義,股票資本價值總是模糊不清。就因為人們對股票資本價值的認識不一致,股票價值投資者才會找到各自想要買入的股票。
股票價差投資不需要依賴對股票虛擬資本價值的估值,隻需要關心股票市場交易價格的波動。但是,一隻股票資本價值的估值歧義總會引起價格波動,而價格波動才會產生買賣價格差額,而且,股票虛擬資本價值越模糊,股票市場交易價格就越波動,產生買賣價格差額的機會也就越多,股票價差投資者們隻要尋機買賣股票即可盈利。
總之,人們對已發行上市流通股票的投資價值總是各有各的觀點。這就是人心各異,這樣一來,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就更有神秘感,更能讓人產生成就感。
股票投資交易活動的神秘感表現為兩方麵:第一,這是一種需要專業知識的金融資產投資活動;第二,有關某隻股票內含投資價值的消息、信息在股市中的各個角落裏,在三五成群的各個小圈子裏散布著、流傳著、蔓延著,讓得到內幕消息的股民們興奮不已,前一天晚上的興奮多半會促使第二天人們采取買賣行動。
股票投資交易活動能讓人產生成就感的表現為:買進的股票價格又上升了,立即賣出,獲得了買賣價格差額收益,股票買賣者們心裏很高心,覺得查看資料、打探消息、分析揣摩等等研究工作沒有白費,投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股票價值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利潤下降憂心忡忡,因為他擔心股息收益率下降;但股票價差投資者不關心上市公司的利潤下降會有什麼壞處,而是關心利潤下降從而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的好處,因為他們從來就不指望上市公司派發的那點利息,他們的收益源於賣出股票的價格高於買入股票的價格所產生的那個差額,而不是上市公司的利潤,所以利潤率上升或下降與他們無關。但是,上市公司利潤率上升或下降的這種傳聞、消息,則必須立即抓住,因為利潤率變化的信息必然會引起股票交易價格的變化,抓住這種變化,最好是預見這種變化,那就再好不過了。
股票投資,包括股票價值投資和股票價差投資,一般來說是可以賺到錢的,也是安全的。對股票價值投資來說,長期觀察一隻股票,把握住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利潤變化情況,合理估值,基本上就是安全的;對股票價差投資來說,把握住股市上的傳聞、消息,觀察股票價格的細微變化,把握住買入、賣出的時機,基本上也是安全的。
股票投資的不安全性,主要因為這樣幾種情況:上市公司與公募、私募基金,證券商等經營股票的機構勾結為利益共同體;上市公司將內幕信息私下泄露給個別人;上市公司不及時、不完全地披露有關經營、利潤、大股東股份等變動情況;股市莊家散布似是而非的消息,從而影響股票投資方向,引導眾多散戶跟風炒作;等等。
在中國股票交易市場這樣一種惡劣的金融生態環境中,無論采用股票價值投資,還是采用股票價差投資的方法,股票投資者們都要睜大眼睛、保持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