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很久,茶館來了一對情侶,Thi上前和兩人擁抱,男客人和Thi深情相擁並互拍肩膀:想死你了!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兩人分隔了數十年。事實上,這個名叫Daniel的男人是Thi的弟弟,兩人隻不過三天沒見,且平時住的地方相距不超過二十米。
回去的時候,周日夜市還沒有結束,那些龜速前行、走一步停三分鍾的人,怕是還沒逛完一圈。
Echo和Thi約我周二去一個市集,他們說,每周的那一天,那個叫清道小城,全城出動來擺攤。
……
清道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山城,尚屬“養在深閨人未識”。Echo和Thi是在尋找禪修體驗營的時候發現了這裏,沒什麼景點,最著名的是一個洞穴。但是,這裏太適合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然後徒步、瑜伽、放空發呆。比起嬉皮的Pai和大眾情人清邁古城,更田園安適。
這種田園感,從啟程那刻已經開始,田野、公路,是這趟行程裏的免費風景之一。
車輛不多,一路開去,希望公路永遠這樣連綿不斷。路兩旁是高聳的大樹或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坐在車裏感受公路,田野和大樹的不斷交替,那種要一直前行的想法就會占據內心,“在路上”應該就是這樣的。靠譜且資深的帶路人Thi很合時宜地把車載小音箱開了起來。
泰國的市集從水上市集演變而來。昭披耶河源起於泰國北部山地,注入曼穀灣。這條自北向南縱貫全國的河流,是泰國人民口中的“河流之母”。泰國當地的居民很早便開始了水上生活,他們將自家房舍建在沿河兩岸,也在河麵上進行買賣交易,甚至往來交通也大多依靠小舟小艇。早晨三四點開始,人家便會陸陸續續地前往市場進行一天的采購,很多人喜歡在上班之前做好一整天的食物又或者是在市場上買好現成的菜帶回家。
充分利用這裏的先天自然條件,又將自然還原給人類。
我們抵達的時間是上午七點,停好車,Echo和Thi向我介紹一個叫嵐卿的姑娘,上海人,因為茶館,也加入了排毒訓練營的籌備工作當中來。
……
泰國一年四季蔬果豐富,花香滿巷,豐饒富足。這個市集一周一次,有著最新鮮的瓜果鮮花,趕了二十公裏路來,是以買上足夠的水果為名的短途郊遊,其中一項便是操練如何擺水果曼陀羅(mandala)。我們蹲在地上挑泰柑,試吃切開了的紅心火龍果,選擇不是半熟的香蕉和木瓜;Echo買了一束小黃花,用當地泰文報紙包起來。
在他們看來,食物除了健康、時令外,還應該被賦予含義,比如水果曼陀羅午餐。我們在市集邊上的一個國家公園裏開始了操練。在地上鋪上芭蕉葉,用事先準備好的水果,和撿到的樹枝、枯葉等自然之物,設計和擺盤成一個五顏六色的水果曼陀羅。紅心火龍果放中間,橘子整個或是掰成四瓣散落在各處,木瓜被切成長條擺成花的造型,枯枝和雞蛋花在一起營造一種枯朽的節製之美,再將紫色小蓮花當作裝飾,每一個動作都是放慢的,本來,這場儀式的終極目標就不是吃掉它。一切就緒,四人圍坐在一起,享用香甜多汁的水果,關於曼陀羅的由來被娓娓道來——mandala,意譯為壇場,以輪圓具足或“聚集”為本意,指的是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
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場操練,他們三人決定在往後的課程裏先加上二十分鍾的行禪——二十分鍾戶外隨意行走,沒有特別的技術含量。區別於一般的行走,放慢步速,用心感受每一步,並撿拾任意自然之物:樹葉、枝丫、花瓣、石子……當然,學員並不知道這些撿拾來的東西將會派上用場。
……
市集裏的食物最新鮮,市集裏的人最誠實。我從沒想過會在茫茫市集裏結識朋友,而這幾天恰恰是我最快樂的,我終於意識到有比記掛一個離去的人更有意義的事情。
Echo說,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抽象的,但這抽象無形的東西最終會以某種形式展現,那就是美,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盡管過程漫長。
“少用用你的腦,多用用你的手。”Echo拿Thi兄弟嘲笑她的話來自嘲,這個前二十年在摩登金融城市度過的女子從沒想過,會在一個木頭加工廠轉悠三個小時,就為了找塊適合的木頭;也不曾預期,會在淩晨三點,和倆兄弟趴在地板上做招牌;更不曾想過,要養一箱子的蚯蚓來分解垃圾。
慢到極致的美,習慣了就不是心靈雞湯。而慢的對立麵就是急,當你喜歡上一個人,你要馬上知道,他是不是也喜歡我?我可以做些什麼?可是,愛情和任何事情一樣,哪裏是“要快要快要快”就能見成效的。
離開清邁的前天,我和Echo約了再去二手古董市集。
綠草油油,高木森森,小鳥啾啾,十二月,正值國內冬天,卻是清邁最宜人的時候,偶有枯葉翻個跟頭、打個旋兒墜落下來。
我問她:人是不是非得遇上點什麼大事,才會想要改變現有的生活?
“可能是,也不絕對是。”Echo說,“出來行走大致可分為兩類人,一類是透過行走逃離現實;另一類是在行走時尋找自我。”
而我也是這個時候才知道,來清邁之前,上海女子嵐卿是一家知名媒體機構負責廣告銷售的副總,直到高壓的職場生活嚴重摧殘身體後,決然辭去高薪工作,開始遲到的“間隔年”。原本隻是開個小差,出走後回到熟悉的地方,卻沒想到最後也在清邁停留了下來,並通過病痛了解自己的身體,通過情緒探索自己的內心。
Echo、Thiago、嵐卿,一個香港人、一個巴西人、一個上海人,三人結識了。之於清邁,統統都是“外國人”,他們以SATI為據點,定期練瑜伽,喝茶,聊天。他們單身,他們從生活的每一部分找到愛情,與父母、朋友、工作、這個城市,都有一點點的親密,隻不過不是一般男女之愛罷了。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基調:做出一個改變,是出於你想要成長的欲望,而不是逃避。把此岸的生活經營好,才能理所應當地向往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