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有著堅定而獨立的政治品格,有著至高的信念與追求,他們“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具臣,是政令的執行者,但也有堅實的底線,比如“弑父與君”,則不從。

人物——

季子然:季氏家的子弟。

11。25子zǐ路lù使shǐ子zǐ羔ɡāo為wéi費bì宰zǎi。子zǐ曰yuē:“賊zéi夫fú人rén之zhī子zǐ。”子zǐ路lù曰yuē:“有yǒu民mín人rén焉yān,有yǒu社shè稷jì焉yān,何hé必bì讀dú書shū,然rán後hòu為wéi學xué?”子zǐ曰yuē:“是shì故ɡù惡wù夫fú佞nìnɡ者zhě。”

詞彙——

費宰:費邑的地方官。費,季氏的封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北。

賊:害。

惡:憎惡。

佞:強辯。

成長與感悟——

“學”與“習”,即為“知”與“行”,偏頗於任何一端都將置入敗地。

為政者之敗不僅在於己敗,更懼誤人子弟。

11。26子zǐ路lù、曾zēnɡ晳xī、冉rǎn有yǒu、公ɡōnɡ西xī華huá侍shì坐zuò。

子zǐ曰yuē:“以yǐ吾wú一yī日rì長zhǎnɡ乎hū爾ěr,毋wú吾wú以yǐ也yě。居jū則zé曰yuē:‘不bù吾wú知zhī也yě!’如rú或huò知zhī爾ěr,則zé何hé以yǐ哉zāi?”

子zǐ路lù率shuài爾ěr而ér對duì曰yuē:“千qiān乘shènɡ之zhī國ɡuó,攝shè乎hū大dà國ɡuó之zhī間jiān,加jiā之zhī以yǐ師shī旅lǚ,因yīn之zhī以yǐ饑jī饉jǐn,由yóu也yě為wèi之zhī,比bì及jí三sān年nián,可kě使shǐ有yǒu勇yǒnɡ,且qiě知zhī方fānɡ也yě。”夫fū子zǐ哂shěn之zhī。

“求qiú!爾ěr何hé如rú?”對duì曰yuē:“方fānɡ六liù七qī十shí,如rú五wǔ六liù十shí,求qiú也yě為wèi之zhī,比bì及jí三sān年nián,可kě使shǐ足zú民mín。如rú其qí禮lǐ樂lè,以yǐ俟sì君jūn子zǐ。”

“赤chì!爾ěr何hé如rú?”

對duì曰yuē:“非fēi曰yuē能nénɡ之zhī,願yuàn學xué焉yān。宗zōnɡ廟miào之zhī事shì,如rú會huì同tónɡ,端duān章zhānɡ甫fǔ,願yuàn為wéi小xiǎo相xiànɡ焉yān。”

“點diǎn!爾ěr何hé如rú?”

鼓ɡǔ瑟sè希xī,鏗kēnɡ爾ěr,舍shě瑟sè而ér作zuò,對duì曰yuē:“異yì乎hū三sān子zǐ者zhě之zhī撰zhuàn。”

子zǐ曰yuē:“何hé傷shānɡ乎hū?亦yì各ɡè言yán其qí誌zhì也yě。”曰yuē:“莫mù春chūn者zhě,春chūn服fú既jì成chénɡ,冠ɡuàn者zhě五wǔ六liù人rén,童tónɡ子zǐ六liù七qī人rén,浴yù乎hū沂yí,風fēnɡ乎hū舞wǔ雩yú,詠yǒnɡ而ér歸ɡuī。”

夫fū子zǐ喟kuì然rán歎tàn曰yuē:“吾wú與yǔ點diǎn也yě!”

三sān子zǐ者zhě出chū,曾zēnɡ晳xī後hòu。曾zēnɡ晳xī曰yuē:“夫fú三sān子zǐ者zhě之zhī言yán何hé如rú?”

子zǐ曰yuē:“亦yì各ɡè言yán其qí誌zhì也yě已yǐ矣yǐ。”曰yuē:“夫fū子zǐ何hé哂shěn由yóu也yě?”

曰yuē:“為wéi國ɡuó以yǐ禮lǐ,其qí言yán不bù讓rànɡ,是shì故ɡù哂shěn之zhī。”

“唯wéi求qiú則zé非fēi邦bānɡ也yě與yú?”“安ān見jiàn方fānɡ六liù七qī十shí,如rú五wǔ六liù十shí,而ér非fēi邦bānɡ也yě者zhě?”

“唯wéi赤chì則zé非fēi邦bānɡ也yě與yú?”

“宗zōnɡ廟miào會huì同tónɡ,非fēi諸zhū侯hóu而ér何hé?赤chì也yě為wéi之zhī小xiǎo,孰shú能nénɡ為wéi之zhī大dà?”

詞彙——

侍坐:在尊長身邊陪坐。

以吾一日長乎爾:因為我比你們年長幾許。爾,你們。

毋吾以也:暢所欲言,不要介意我。

不吾知也:“不知吾也”的倒裝。

居:平日,平常。

率而:貿然,不假思索的樣子。

攝乎大國之間:夾在大國之間。

方:道義,禮法。

哂:微微一笑,含有輕蔑的意味。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長寬各三十至三十五千米,或二十五至三十千米。

俟:等待。

宗廟之事,如會同:言宗廟,則包括朝堂。會,與諸侯相見。同,為若幹諸侯之會盟。

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以接待賓客。端,古代禮服之名。章甫,古代禮帽之名。端、章甫均為名詞用作動詞。

相:讚禮之人。

希:同“稀”。

作:站起來。

撰:述,此處指前三者所談的誌向選擇。

莫春:即暮春,晚春時節。莫,通“暮”。

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則已成人。

舞雩:古代祭天祈雨的地方。雩,祭天求雨。

成長與感悟——

本章暢所欲言談誌向,與篇首形成互應。先進於禮樂,為的是實現誌向。

孔門的誌向明晰而堅定——治國平天下。第一步:可使有勇,保家衛國。第二步:可使足民,豐衣足食。第三步:禮樂教化。如此,便可以安居樂業,風乎舞雩,詠而歸。

從全章整體出發,將孔子問誌、弟子述誌和孔子評誌統一起來,不難發現其主旨就是“為國以禮”。無論孔子對子路的評價“為國以禮,其言不讓”,還是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抑或是孔子對說“禮自外作,樂由心生”的曾點的讚同,其真實目的就是表達孔子的禮樂思想。同時,從四子侍坐中也可體會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別是“言誌”這種多次出現的教育形式,與孔子主張“誌於道”作為“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前提在根本上一致。

人物——

曾晳:魯國人,孔子弟子。名點,字子晳。曾參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