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
杞:古國名,周初所封,夏代王室之後。都城原在今河南杞縣。
征:通“證”,證明。
宋:古國名,微子所建,殷商王室之後。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文獻:文,指記載禮製的文字資料;獻,指熟悉曆代典策的賢人。
成長與感悟——
有理,還要有據,方可以被證明,可信服。孔子在做這樣的工作。
文獻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3。10子zǐ曰yuē:“禘dì,自zì既jì灌ɡuàn而ér往wǎnɡ者zhě,吾wú不bù欲yù觀ɡuān之zhī矣yǐ。”
詞彙——
禘:禘祭。天子宗廟之大祭。祭祀群廟,五年大祭一次。一般情況下,諸侯不用,不宜僭越。
灌:本作“祼”,在祭祀開始,用鬱鬯之酒(一種用黑黍釀成的酒)來灌地降神的儀式。
成長與感悟——
禮表達理,通過觀禮而受熏陶,明達道理。
若禮不合理,便沒有可觀之處。
3。11或huò問wèn禘dì之zhī說shuō。子zǐ曰yuē:“不bù知zhī也yě。知zhī其qí說shuō者zhě之zhī於yú天tiān下xià也yě,其qí如rú示shì諸zhū斯sī乎hū?”指zhǐ其qí掌zhǎnɡ。
成長與感悟——
曰“不知也”,非不知也,實在是意義太重大。
禘祭,表達事業的傳承,傳承禮樂、傳承宗法、傳承功德。將這種情思寄於祭天祭地,祭祀列祖列宗。它引導人們勿忘祖宗,勿忘天地,勿忘本初,勿忘功德。以有德樹新功,才可以有事業的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3。12祭jì如rú在zài,祭jì神shén如rú神shén在zài。子zǐ曰yuē:“吾wú不bù與yù祭jì,如rú不bù祭jì。”
成長與感悟——
神是否存在?“如”字用得好!心誠則靈。心在,神就在。
神在何處?神就在自己的心中。何者為神?自己就是神。
祭神,其實是祈請自己的心神。有誠敬之心,才有心神相通,才會如有神助。
3。13王wánɡ孫sūn賈jiǎ問wèn曰yuē:“與yǔ其qí媚mèi於yú奧ào,寧nìnɡ媚mèi於yú灶zào,何hé謂wèi也yě?”子zǐ曰yuē:“不bù然rán。獲huò罪zuì於yú天tiān,無wú所suǒ禱dǎo也yě。”
詞彙——
奧:本為室之西南角,尊長居之,也是祭神方位,隱喻為當尊之人。
灶:燒火做飯的設施,引申為灶神,隱喻當權用事之人。
成長與感悟——
若違背了天理,無論媚於何方神聖,都無用。
敬於神與媚於神,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同理,敬於人與媚於人,亦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人物——
王孫賈:周朝王者之孫,此時仕於衛,為衛國大夫。
3。14子zǐ曰yuē:“周zhōu監jiàn於yú二èr代dài,鬱yù鬱yù乎hū文wén哉zāi!吾wú從cónɡ周zhōu。”
詞彙——
監:通“鑒”,借鑒。
鬱鬱:形容事物盛美、繁多。此指富有文采。
成長與感悟——
本章是孔子對周代文化的整體認識。
周代是禮樂文明集大成者,這源於它是在夏、商基礎上借鑒、完善而成的。
與時俱進是禮能夠施行的至高原則。
3。15子zǐ入rù太tài廟miào,每měi事shì問wèn。或huò曰yuē:“孰shú謂wèi鄹zōu人rén之zhī子zǐ知zhī禮lǐ乎hū?入rù太tài廟miào,每měi事shì問wèn。”子zǐ聞wén之zhī,曰yuē:“是shì禮lǐ也yě。”
詞彙——
太廟:古代開國之君稱太祖,太祖之廟稱太廟。此指魯國周公之廟。
鄹人:指孔子父親叔梁紇,曾為鄹邑大夫。
成長與感悟——
博學從“每事問”開始。
不知而求知,才可能有真知;不懂禮而問禮,才是真的懂禮。
3。16子zǐ曰yuē:“射shè不bù主zhǔ皮pí,為wèi力lì不bù同tónɡ科kē,古ɡǔ之zhī道dào也yě。”
詞彙——
射不主皮:射箭不以射中箭靶為目的。
為力不同科:因為人們發力有不同的等級。
成長與感悟——
隻有“每事問”,才可搞清本末,認知本源,鑒古知今。本章即為鑒古。
“射”的重點並不是力的較量,那是什麼呢?貴在觀禮。
3。17子zǐ貢ɡònɡ欲yù去qù告ɡù朔shuò之zhī餼xì羊yánɡ。子zǐ曰yuē:“賜cì也yě!爾ěr愛ài其qí羊yánɡ,我wǒ愛ài其qí禮lǐ。”
詞彙——
告朔: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將第二年曆書頒發諸侯,內容包括有無閏月,每月朔日是哪一天等,稱為“頒告朔”。諸侯則接受曆書,藏於祖廟。每逢初一,要殺一隻羊,祭於祖廟,稱“告朔”,然後回朝聽政,稱“視朔”或“聽朔”。在孔子看來,“告朔”乃是周禮,實際象征著周王朝的權威,因而必須愛護、維護此禮。朔,陰曆每月初一。
餼羊:祭祀用的活羊。
成長與感悟——
禮需要一定的形製,形製全部被去掉,意味著禮的徹底消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18子zǐ曰yuē:“事shì君jūn盡jìn禮lǐ,人rén以yǐ為wéi諂chǎn也yě。”
成長與感悟——
事君盡禮是為人臣的本分。
無論是麵對褒獎,還是批評,都當盡到本分,當位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