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聖哲反複在強調正,重視正,做正直的人,公正的事。莊子說,若是有人不把正當回事,認為正沒有什麼,是天門未開,也就是心靈的門戶永遠不能打開。

12。18季jì康kānɡ子zǐ患huàn盜dào,問wèn於yú孔kǒnɡ子zǐ。孔kǒnɡ子zǐ對duì曰yuē:“苟ɡǒu子zǐ之zhī不bù欲yù,雖suī賞shǎnɡ之zhī不bù竊qiè。”

成長與感悟——

為政者一人貪戾,則一國作亂。上之多欲,則下之患盜。

鏈接——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禮記·大學》)

官風即民風,上行下效有多重要,做好自己最重要。

12。19季jì康kānɡ子zǐ問wèn政zhènɡ於yú孔kǒnɡ子zǐ曰yuē:“如rú殺shā無wú道dào,以yǐ就jiù有yǒu道dào,何hé如rú?”孔kǒnɡ子zǐ對duì曰yuē:“子zǐ為wéi政zhènɡ,焉yān用yònɡ殺shā?子zǐ欲yù善shàn而ér民mín善shàn矣yǐ。君jūn子zǐ之zhī德dé風fēnɡ,小xiǎo人rén之zhī德dé草cǎo,草cǎo上shànɡ之zhī風fēnɡ,必bì偃yǎn。”

詞彙——

殺:《說文》曰“殺,戮也”。有“處罰”“羞辱”“滅損”的意思。這裏有抑製、壓抑之意。

成長與感悟——

為政,貴在樹立正,此為本。使天下有道,最好的辦法是從正麵引導,處罰、壓製不善是末。

鏈接——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焉。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變,導之弗從,傷義以敗俗,於是乎用刑。(《孔子家語·刑政》)

最好是以德行來教化百姓,用禮製加以整治;其次是以政治來引導百姓;然後才是用刑罰加以禁止,處罰那些不遵守刑法的人。施行教化而不知改變,加以引導還不聽從,損害道義,敗壞風俗,實在是沒有辦法,方可使用刑罰。

12。20子zǐ張zhānɡ問wèn:“士shì何hé如rú斯sī可kě謂wèi之zhī達dá矣yǐ?”子zǐ曰yuē:“何hé哉zāi,爾ěr所suǒ謂wèi達dá者zhě?”

子zǐ張zhānɡ對duì曰yuē:“在zài邦bānɡ必bì聞wén,在zài家jiā必bì聞wén。”子zǐ曰yuē:“是shì聞wén也yě,非fēi達dá也yě。夫fú達dá也yě者zhě,質zhì直zhí而ér好hào義yì,察chá言yán而ér觀ɡuān色sè,慮lǜ以yǐ下xià人rén。在zài邦bānɡ必bì達dá,在zài家jiā必bì達dá。夫fú聞wén也yě者zhě,色sè取qǔ仁rén而ér行xínɡ違wéi,居jū之zhī不bù疑yí。在zài邦bānɡ必bì聞wén,在zài家jiā必bì聞wén。”

成長與感悟——

達者,貴在質,是本,如“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聞者,主要名,是末,如“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說一套,做一套,裝得還很像。

12。21樊fán遲chí從cónɡ遊yóu於yú舞wǔ雩yú之zhī下xià,曰yuē:“敢ɡǎn問wèn崇chónɡ德dé,修xiū慝tè,辨biàn惑huò。”子zǐ曰yuē:“善shàn哉zāi問wèn!先xiān事shì後hòu得dé,非fēi崇chónɡ德dé與yú?攻ɡōnɡ其qí惡è,無wú攻ɡōnɡ人rén之zhī惡è,非fēi修xiū慝tè與yú?一yī朝zhāo之zhī忿fèn,忘wànɡ其qí身shēn,以yǐ及jí其qí親qīn,非fēi惑huò與yú?”

詞彙——

修慝:改正邪惡的念頭。

攻:批判,攻擊。

忿:憤恨,衝動。

及:殃及,連累。

成長與感悟——

先事後得,先付出,再有回報,即崇德。

麵對錯誤,專於治己,少責於人,為修慝。

一時衝動,禍及他人,殃及親人,即是惑。覺知惑,可走向不惑。

12。22樊fán遲chí問wèn仁rén。子zǐ曰yuē:“愛ài人rén。”問wèn知zhì。子zǐ曰yuē:“知zhī人rén。”

樊fán遲chí未wèi達dá。子zǐ曰yuē:“舉jǔ直zhí錯cuò諸zhū枉wǎnɡ,能nénɡ使shǐ枉wǎnɡ者zhě直zhí。”

樊fán遲chí退tuì,見jiàn子zǐ夏xià曰yuē:“鄉xiànɡ也yě吾wú見jiàn於yú夫fū子zǐ而ér問wèn知zhì,子zǐ曰yuē:‘舉jǔ直zhí錯cuò諸zhū枉wǎnɡ,能nénɡ使shǐ枉wǎnɡ者zhě直zhí。’何hé謂wèi也yě?”

子zǐ夏xià曰yuē:“富fù哉zāi言yán乎hū!舜shùn有yǒu天tiān下xià,選xuǎn於yú眾zhònɡ,舉jǔ皋ɡāo陶yáo,不bù仁rén者zhě遠yuǎn矣yǐ。湯tānɡ有yǒu天tiān下xià,選xuǎn於yú眾zhònɡ,舉jǔ伊yī尹yǐn,不bù仁rén者zhě遠yuǎn矣yǐ。”

詞彙——

知:第一個“知”,同“智”。第二個“知”,知道,了解。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提升正直的人,置於邪曲人之上,能引導邪歸正。

鄉:同“向”,剛才。

富:豐富。

成長與感悟——

仁者愛人,智者知人。

智者當知什麼人?智者莫大乎知賢。知賢達之人,知正直之人。

知賢,用賢,就是“舉直錯諸枉”,如此便“能使枉者直”。

人物——

皋陶:舜時掌握刑法的大臣。

湯:商代的開國之君,建都於亳。

伊尹:商湯的輔臣。

12。23子zǐ貢ɡònɡ問wèn友yǒu。子zǐ曰yuē:“忠zhōnɡ告ɡào而ér善shàn道dǎo之zhī,不bù可kě則zé止zhǐ,毋wú自zì辱rǔ焉yān。”

成長與感悟——

實現仁,內心的自覺是本,別人的勸諫是末。

忠誠地勸告他,以善道來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當今之世,亦非人人可教。

別人的忠告與引導不起決定作用。對於不自覺的人,尤其如此。

12。24曾zēnɡ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以yǐ文wén會huì友yǒu,以yǐ友yǒu輔fǔ仁rén。”

成長與感悟——

一粒種子的成長,既依靠它本身具有的生命力,亦取決於土壤的適宜與肥沃程度。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意在強調環境、教化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