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

令尹:春秋時楚國最高的官職,相當於其他諸侯國的相,掌軍政大權。

三仕:多次出任令尹之官。

三已之:多次被罷免。

弑:臣殺君為弑,子殺父為弑。

十乘:四十匹。

棄而違之:棄其祿位而去。

成長與感悟——

令尹子文三起三落,進無喜色,退無怨色,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忠誠之至。

陳文子棄其祿位,灑然一身,三去亂邦,心無窒礙,可謂之清。

真正的仁者,也是智者。有仁的心願,還要有實現仁的能力。忠、清都有著仁的意願,但缺少了智,終究不能實現仁。

人物——

令尹子文:子文,名鬥豰於菟,曾為楚國令尹。

崔子: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

陳文子: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名須無,諡號“文”。

5。20季jì文wén子zǐ三sān思sī而ér後hòu行xínɡ。子zǐ聞wén之zhī,曰yuē:“再zài,斯sī可kě矣yǐ。”

成長與感悟——

君子之行,謀其始,思其中,慮其終,然後允合事機,舉無遺算。

思者,思其是非,思其利害。思謀太深,過分謹慎,則過猶不及。

人物——

季文子:魯國大夫季孫行父,諡號“文”。

5。21子zǐ曰yuē:“寧nìnɡ武wǔ子zǐ,邦bānɡ有yǒu道dào,則zé知zhì;邦bānɡ無wú道dào,則zé愚yú。其qí知zhì可kě及jí也yě,其qí愚yú不bù可kě及jí也yě。”

成長與感悟——

有一種更深的智慧,美其名曰“大智若愚”。

裝成智的樣子,成名者易;去掉浮華,保本性者難。

人物——

寧武子:衛國大夫寧俞,諡號“武”。

5。22子zǐ在zài陳chén,曰yuē:“歸ɡuī與yú!歸ɡuī與yú!吾wú黨dǎnɡ之zhī小xiǎo子zǐ狂kuánɡ簡jiǎn,斐fěi然rán成chénɡ章zhānɡ,不bù知zhī所suǒ以yǐ裁cái之zhī。”

詞彙——

狂簡:激進。

斐然成章:文采可觀。

裁:剪裁,引申為教育、指導。

成長與感悟——

誌大而略於事,徒以斐然之文而成章篇,違理害道,不知裁正,有誤於後人。

5。23子zǐ曰yuē:“伯bó夷yí、叔shū齊qí不bù念niàn舊jiù惡è,怨yuàn是shì用yònɡ希xī。”

成長與感悟——

有所惡而不念,有宿怨而相忘,則恩怨俱泯。

鏈接——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人物——

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

5。24子zǐ曰yuē:“孰shú謂wèi微wēi生shēnɡ高ɡāo直zhí?或huò乞qǐ醯xī焉yān,乞qǐ諸zhū其qí鄰lín而ér與yǔ之zhī。”

詞彙——

乞醯:借醋。醯,醋。

成長與感悟——

是曰是,非曰非,有謂有,無謂無,曰直。

直,實事求是,並不需要曲意的實現,哪怕是去實現“美德”。

人物——

微生高:微生為姓,高為名,春秋時期魯國人。

5。25子zǐ曰yuē:“巧qiǎo言yán、令lìnɡ色sè、足zú恭ɡōnɡ,左zuǒ丘qiū明mínɡ恥chǐ之zhī,丘qiū亦yì恥chǐ之zhī。匿nì怨yuàn而ér友yǒu其qí人rén,左zuǒ丘qiū明mínɡ恥chǐ之zhī,丘qiū亦yì恥chǐ之zhī。”

詞彙——

匿怨:內心藏有怨恨而不形之於麵色。

成長與感悟——

花言巧語,偽善的麵孔,看起來畢恭畢敬,但心藏怨恨。孔子對此持否定態度。

左丘明、孔子同好惡。

人物——

左丘明:春秋時期魯國史學家。相傳曾任魯國太史,作《左傳》和《國語》。

5。26顏yán淵yuān、季jì路lù侍shì。子zǐ曰yuē:“盍hé各ɡè言yán爾ěr誌zhì?”

子zǐ路lù曰yuē:“願yuàn車chē馬mǎ衣yì輕qīnɡ裘qiú與yǔ朋pénɡ友yǒu共ɡònɡ,敝bì之zhī而ér無wú憾hàn。”

顏yán淵yuān曰yuē:“願yuàn無wú伐fá善shàn,無wú施shī勞láo。”

子zǐ路lù曰yuē:“願yuàn聞wén子zǐ之zhī誌zhì。”子zǐ曰yuē:“老lǎo者zhě安ān之zhī,朋pénɡ友yǒu信xìn之zhī,少shào者zhě懷huái之zhī。”

詞彙——

盍:何不。

衣輕裘:穿著羔裘大衣。

敝:損壞。

憾:怨恨,不滿。

伐善:誇耀自己的長處。伐,自我誇耀。

施勞:誇大自己的功勞。施,誇大。

成長與感悟——

心之所至之謂誌。

車馬、衣裘與朋友共同使用,即使壞了也沒有什麼不滿,求仁而得仁。

不炫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誇大自己的功勞,這是不違於仁。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仁者安仁。

鏈接——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道德經·第八十章》)

5。27子zǐ曰yuē:“已yǐ矣yǐ乎hū!吾wú未wèi見jiàn能nénɡ見jiàn其qí過ɡuò而ér內nèi自zì訟sònɡ者zhě也yě。”

詞彙——

自訟:自我責備,反過來省察自己。

成長與感悟——

修己者方可安人。

人對於別人的“過”,容易知見;反觀自己的“過”,有點困難;自訟,自知自省,難上加難。然唯有“見其過而內自訟”,方可糾偏,歸於正。

鏈接——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禮記·中庸》)

鵠:箭靶的中心。君子做人的道理,就如射,不中靶心就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5。28子zǐ曰yuē:“十shí室shì之zhī邑yì,必bì有yǒu忠zhōnɡ信xìn如rú丘qiū者zhě焉yān,不bù如rú丘qiū之zhī好hào學xué也yě。”

成長與感悟——

真正的“好之”是心有所屬,心甘情願。

好學,即追求道,實現仁。

道義的擔當是個人的自覺行為,不是對他人的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