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包袱,一個粗樹枝,包袱係在少年的身上,粗樹枝握在少年的手裏。
少年自小迷戀仙人傳說,此行離家出走尋訪名山大川,希望能得到仙人青睞,從而留在山上拜師學藝。他要遠行,但還是跟最親近的人說一聲,父母那裏自然是不可能去言語一句,姐姐向來聽父母的,若是知道了定是會去告密。
唯一剩下的親近人是個小丫鬟。
“少爺,你這是要做什麼?”
“初晴,我要去上山學藝。”
“老爺和夫人不是不讓你去?”
“不讓去也要去!”
“可是聽說學藝很苦……”
“苦也要學,初晴,等我學成回來,騰雲駕霧帶你去京城玩。”
“少爺,那都是騙人的,我從沒見過騰雲駕霧的人。”
“騰雲駕霧的不是人。”
“不是人還會是什麼?”
“仙人。”少年哈哈一笑,摸著丫鬟的小腦瓜:“等我回來,你就該叫我仙人少爺了。”
“哦,仙人少爺,我曾聽大小姐念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你去尋個矮一點的仙山,近一些的洞府,這樣應該可以少吃些苦。”
“呃……好吧……”
“少爺……”
“嗯?”
“早點回來。”
“好!”
相傳天下靈門共有八處,各個分布在不同的州郡。少年雖年幼但卻聰慧,擔心書上得到的消息不真切,因為有幾個靈門的名字,幾本傳記小說的口徑並不一致,於是大概比對了一下,其中有五個是一致的,分別是:益州的蜀山派、交州的靈溪閣、青州的知味觀、兗州的沙雪鎮、揚州的荷香水榭,其他的幾個不太確定,許是處於外域知之者甚少,不過他跟父親出去會見客商的時候,暗暗從那些走南闖北的客商口中探知了一些信息,略一比對便也清楚了。
稚嫩的小腳翻山越嶺、過河渡江,這一日他來到青州的一座山下。
從山下往山上看,好大一座山。
這山顯然不是小丫鬟口中的‘矮一點,近一些’,光是上山就花費了九天,路上吃野果喝山泉,還借宿了山腰一個無人小院一晚,終於連走帶爬的好歹登上了山頂。
山上漫山遍布著奇石異珍、古鬆怪物,他在登頂的刹那終於看到雲繚霧繞中,一座極寬的道觀若隱若現。
道觀的門上掛著一副巨匾,匾上是金字草書,他讀書無數,自然認得這三個金光閃爍的大字——
知味觀。
門口的弟子見到他非常驚訝,後來裏麵出來一個道人摸了摸他頭頂,搖搖頭說了一句‘心誌罕見,惜無仙資’後便又回去了。
少年不懂其意,執拗的跪在觀門外三天三夜,幾欲昏倒之時一個老道翩然而至,順手將其帶到山腰處的那個小院,從此他便做了老道的小道童。
他喚老道師父,老道不允,後來小子抖了個機靈,再喚一聲‘仙長’,這次老道沒點頭但也沒拒絕。
老道從不授他仙術,少年也不曾提過一字,隻是踏踏實實的伺候老道,任憑老道差遣,春去秋來,冬去夏至,日日勤勉。
一日老道突然心血來潮,將他叫至身前說話。
“你可知何為仙?”
少年搖頭:“仙長,弟子不知。”
“萬年之前,凡人皆生內丹,領悟天地之法……天地劇變之後,凡人內丹皆消,但卻天生味靈根。”
少年不說話,認真聽老道說仙。
“味靈根藏在人頭部正中的百會穴位置,可識天地百味,並且能夠替代天地劇變之前的金丹感應天地間的浩然煙火氣。”
“凡人以味靈根為引,修練廚道以問天道。”
“隻有少數人天生味靈根,可惜你非此人之一。”老道雖口中說著可惜,但神情自然之至,全無惜意。
“天生味靈根之人被萬古傳承的八大靈門看重,一旦發現,必定帶入門中悉心培養。”
“靈門中人常常行走在俗世中,隻為尋找那些天賦異稟的不凡之人,而後將他們帶回到靈門中,引導他們吸納天地間的煙火氣,領悟求仙問道之法。這些求仙問道之人常常自稱‘真人’,但因為他們以廚道問天道,又常常在世間行走,凡人一般稱他們為‘廚修’,便也是你口中的仙人。”
“廚修使用靈門秘法將己身化為廚道元鼎,通過廚道元鼎與己身的味靈根產生某種玄妙的聯係,將天地間無窮盡的浩然煙火氣融入己身,修煉食譜中獲取的各式真法,演化為無盡的道法修為。”
“《道經》有雲:修煉到無上境界,可以掙脫廚界的法則,一躍破天,飛升無上仙界,從而羽化登仙,便是那驚天絕地的“廚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