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雲霧時,它好像騰雲駕霧的五仙翁,高高騰起於半空的雲霧之中。月光下,它襯托著藍天白雲,儼如一朵仰天盛開的芙蓉花,格外鮮豔奪目。曆代許多詩人名士來到五老峰,無不為這裏的瑰麗景色所迷戀,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篇。
廬山不僅景色宜人,還盛產名茶,雲霧茶就是其中的一種。關於雲霧茶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在天空中,孫悟空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州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
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采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群多情鳥,見到猴王後,問他要幹什麼?
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
眾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采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裏,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裏銜著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
不料在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眾鳥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著唱和。
鳥一張嘴,那些茶籽便從它們嘴裏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群峰的岩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旁注]
盤古 或稱盤古氏或盤古大帝,我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是唯一的一位可以被稱為“頂天立地”的神。關於盤古的傳說有很多,但都普遍認同盤古是開天辟地的人物。盤古為了人類而獻身,用自己的身軀創造了世界萬物。
釋迦牟尼 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人,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寂靜”、“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
禪師 和尚之尊稱。出自佛教經典《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南朝陳宣帝稱南嶽慧思和尚為“大禪師”,唐中宗賜神秀和尚以“大通禪師“之號。因此後來禪師皆寓非常尊崇之意。
孫悟空 別名孫行者。我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角色之一。它代表了我國古代人民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王母娘娘 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裏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和西王母。
多情鳥 即犀鳥,因為它們失去伴侶時,就不吃不喝,在空中不斷地鳴叫,不停地飛,直至最後活活餓死或累死。故被稱為“多情鳥”。
[閱讀連接]
關於廬山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也是關於匡俗的。這個傳說認為,匡俗的父親為東野玉,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玉不幸中途犧牲。為了表彰東野玉的功勳,朝廷封東野玉的兒子匡俗於鄔陽,號越廬君。
越廬君匡俗,一共有兄弟七人,他們都愛好道術,所以相約到都陽湖邊大山裏尋道求仙。後來,人們把越廬君兄弟們尋道求仙的山,稱之為廬山。
神話傳說中的廬山奇峰
廬山的山水名揚天下,但傳說廬山原來沒有那麼多山峰,那這些山峰又是怎麼來的呢?關於這些山峰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呢!
據說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全國征集了大批民工修築萬裏長城。這些民工整日挑磚運土,麵朝黃土背朝天,一個個叫苦不迭,怨聲連天。
一日,黎山老母打坐在天宮,忽見一股怨氣衝上雲天,撥開雲霧一看,見那些修築長城的人,全被扁擔壓彎了腰,步履踉蹌,苦不堪言。
黎山老母見他們委實可憐,不覺動了惻隱之心。她拿出一把紅絲線,做起法術,喝一聲:“去”往下一拋,隻見滿天的紅絲線,飄飄忽忽,隨風降落,一根根係在民工挑土的扁擔上。
說來也怪,這些紅絲線一係在扁擔上,百斤重擔頓覺輕了很多。民工們挑得也輕了,跑得也快了,人人喜形於色,個個笑容滿麵。
這件事很快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想:是什麼紅絲線,竟有這般神通? 看來一定不是凡間之物,肯定是仙家之寶了。於是下了一道聖旨,立即把這些紅絲線全部收集來,另派用場。
聖旨一下,官員們不敢怠慢。當民工們晚上熟睡的時候,他們派人把扁擔一根根收攏,把紅絲線一條條解下,第二天送進了皇宮。
秦始皇看看這些紅絲線,跟一般絲線同樣粗細,並無兩樣。可是仔細一看,卻見這些紅絲線熠熠發光,用劍砍,砍不斷。拿火燒,燒不爛,真是奇珍異寶啊!
秦始皇想:一根紅絲線係在扁擔上,都有如此威力,如果把紅絲線全都擰在一起,豈不威力無比嗎? 於是,他選派幾名能工巧匠,編啊,絞啊,一直編絞了三天三夜,編成了一根又長又粗的鞭子。秦始皇非常高興,他要親自試試這根神鞭的威力。
秦始皇擺駕出了京城,前呼後擁來到廬山前,隻見他手握神鞭,揚手一揮,“呼!”帶起一陣狂風,緊接著山崩地裂一聲響,頃刻間走石飛沙,那神鞭抽到的地方,就像斧劈刀砍一樣,把驪山劈去了一半了。
秦始皇又驚又喜,這真是一條趕山鞭啊! 我何不趕著山去填東海呢? 也好讓普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威風!秦始皇這麼一想,就一連摔了九十九鞭,把廬山劈成了九十九個包,九十九個窪,變成了九十九座奇峰,九十九個險穀,想要趕著廬山往東海方向去。
這一來,東海龍王可慌了手腳啦! 他急衝衝出了龍宮,登上天庭,奏知玉皇大帝,說秦始皇要趕山填海,毀他的老巢,請旨定奪。玉皇一聽,啊! 有這等事? 當即傳旨,命龍王的女兒三公主去阻止秦始皇趕山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