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韻精華——溪泉靈性3(3 / 3)

在元代初期,潭側建凝碧宮,明清時期,又先後建起了靈雨亭、鮫人館、杖影閣、倚杖橋、談助亭、畫壁、水檻等,其中最有名的為著名學者、戲劇作家桂馥辟建的“潭西精舍”。後因年久失修,館舍亭閣大都傾倒。

清代著名訓詁學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記》中寫道:

曆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

後來在“潭西精舍”舊址建起了潭西閣、展廳和遊廊。經過多次整修,景色勝過當年。潭池以自然石駁岸,岸邊翠柳如雲,碧絲蘸波。潭北潭東,疊有假山,山上植鬆柏,懸崖垂青條,叢木隱一小亭,取自道家經典著作《莊子·在宥》中的“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的意思,取名為“淵默亭”,暗括“龍”字。後人在亭中還可賞看龍潭秀色的美景。

五龍潭曆經各朝代的整修,後池長70米,寬35米,以石砌岸,池廣水深。溢水標高25.80米,日湧水量最高4.3萬立方米。五龍潭水沿石渠穿街過院,蜿蜒北流,經生產渠,流入西濼河,最後注入小清河。

五龍潭泉群共有泉池29處,分別是:五龍潭、天鏡泉、七十三泉、潭西泉、古溫泉、懸清泉、淨池、醴泉、洗心泉、回馬泉、靜水泉、濂泉,西蜜脂泉、東蜜脂泉、月牙泉、青泉、官家池、赤泉、玉泉、井泉、濼溪泉、虯溪泉、金泉、裕宏泉、東流泉、北洗缽泉、顯明池、睛明泉、聰耳泉。

五龍潭是濟南諸泉中最深的一個,泉水碧綠凝重,深不見底,終年湧流不息。濟南泉水不僅多如繁星,而且各具風采:或如沸騰的急湍,噴突翻滾;或如傾瀉的瀑布,獅吼虎嘯;或如串串珍珠,燦爛晶瑩;或如古韻悠揚的琴瑟,鏗鏘有聲……使得曆代文人為之傾倒。

曆代名人如歐陽修、曾鞏、蘇轍、趙孟頫、王守仁、李攀龍、王士禎、蒲鬆齡等,都留下了讚泉的詩文。這些泉水,或以形、色、聲、姓氏、傳說、動植物、樂器、珍寶取名,或無名而名,各具情趣。由此可見,濟南的泉水不僅具有自然的美,而且更有人文的美。

[旁注]

《名泉碑》 濟南原有鐫於金代的七十二個名泉名稱的《名泉碑》,習稱為“金《名泉碑》”。後來碑雖不存,但元代於欽撰著的《齊乘》卻予了收錄,並注其所在,並一直流傳。

《水經注》 由公元6世紀北魏時酈道元所著,全書三十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一千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曆史等。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曾鞏 (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他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詩。後存詩400餘首,大都寫得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

蒲鬆齡 (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家。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學識淵博,19歲即考得全縣第一名,取中秀才。但蒲鬆齡一生屢試不第,貧困潦倒,後人用8個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讀書、教、著書、科考。他後來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

濟南八景 包括趵突騰空、錦屏春曉、佛山賞菊、鵲華煙雨、彙波晚照、明湖泛舟、白雲雪霽、曆下秋風。個個風景秀麗,個個美輪美奐。

琵琶泉 位於黑虎泉西側。因水聲淙淙,猶如琵琶揚韻而得名。泉池長6米、寬5米、深2米,水自池底岩孔湧出,由北岸溢出,跌宕下瀉,迸落河中,立於琵琶橋上賞泉聽音,別有風趣。

曲廊 依牆又離牆,因而在廊與牆之間組成各式小院,空間交錯,穿插流動,曲折有法或在其間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則成修廊。

邊貢 (1476 ~1532)字庭實,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邊貢以詩著稱於弘治、正德年間,他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並稱為“弘治四傑”。邊貢詩集,多有佳作,沉穩平淡,風格樸質,是其所長,而題材狹窄,調多病苦,為其弱點。

王昶 (1724~1806),字德甫,號述庵,一字蘭泉,又字琴德。他天資過人,於學無所不精,著述甚富,除《金石萃編》外,有《春融堂詩文集》六十八卷,《明詞綜》十二卷,《國朝詞綜》四十八卷,《湖海詩傳》四十六卷,《續修西湖誌》、《青浦誌》、《太倉誌》、《陝西舊案成編》等。

舜泉 位於濟南舜井銜中段西側。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有收錄。以虞舜掘井出泉的傳說而得名。池呈井形,井口直徑0.5米,石砌井壁,上置塊石雕鑿的圓口作岸,周飾石欄,井內垂鐵鏈,寓“舜井鎖蛟”之意。池西牆壁掛《舜井》黑字銅匾。

於欽 (1283~1333)字思容,元代方誌編纂家、曆史地理學家、文學家。他器資宏達,以文雅擅名於當時。官室中書省兵部侍郎,奉命山東,為益都田賦總管。所著《齊乘》,是山東後存最早的方誌,也是全國名誌之一,久負盛譽。

張養浩 (1269~1329)字希孟,號雲莊,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他的作品格調高遠,文字顯白流暢,感情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鏤。

桂馥 (1736~1805) 字未穀,一字東卉,號雩門,別號蕭然山外史,桂馥書法晚稱老苔,一號瀆井,又自刻印曰瀆井複民。他是著名書法家,文字訓詁學家。他精於考證碑版,以分隸篆刻擅名。著有《說文義證》、《繆篆分韻》、《晚學集》等。

濂泉 位於濟南五龍潭西北隅,《濟南市誌》有收錄。泉水以料石砌壘,呈不規格形,長、寬各20米,深2米。水自池底多孔湧出,騰起串串水泡。池上架平台,台上建亭,額題“寒玉”,亭接水廊,廊連濂軒,亭廊前石鋪場地上,常有泉水漫溢,呈現出“清泉石上流”的景觀。

[閱讀鏈接]

傳說在遠古時代,中華始祖之一的舜,他從小跟著當地百姓耕種,逐漸顯示了他超人的品格和才能。在舜30歲,堯帝就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並將帝位禪讓給了舜。

有一年,舜遠行南方,而山東一帶遭受大旱,娥皇、女英帶領大家向龍王要水,人人雙手都磨出了血泡,終於挖出一口深井。正在這時,南方傳來舜帝病倒於蒼梧的消息,娥皇、女英當即啟程南行。

看著揮淚話別的人們,娥皇、女英禁不住一串串淚珠灑落大地。突然“嘩啦”一聲,淚珠滴處,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湧出,這就是後來的珍珠泉。後人有詩曰:“娥皇女英異別淚,化作珍珠清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