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韻精華——溪泉靈性1(3 / 3)

冬天,滇池鷗嬉,曾有人戲言,海埂的紅嘴鷗是一群鄉村小姑娘,清新自然,不施粉黛,不似城中的嬌嬌小姐,趾高氣揚,遠離於人。在海埂,隨處可見紅嘴鷗在遊人手上啄食,潔白的身影海麵上追逐著遊船。這樣人鷗相親的場景,在別處是看不到的。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壯麗,碧波萬頃,風帆點點,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水麵寬闊。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稱。

其迷人之處更在於它一日之內,隨著天際日色、雲彩的變化而變幻無窮。滇池周圍風景名勝眾多,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

昆明是以滇池為依托而繁榮發展起來的城,昆明也是一座以滇池為依托而四季如春、景色秀麗、古跡眾多而聞名中外的地方。

[旁注]

茶馬古道 指存在於我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絕品線路,它蘊藏著不盡的文化遺產。

滇國 是我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權,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越民族的一支,曆史學家慣稱為滇族。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曆史上大約存在了500年,出現於戰國初期而消失於東漢初年。

徐霞客 (1587年~1641年),明朝人,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父親徐有勉喜歡到處遊覽欣賞山水景觀,他幼年受父親影響,使他從小就熱愛壯麗河山,立誌要遍遊名山大川。19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致使他決心去遠遊,從而寫出了許多讚美河山的遊記。

賦 賦稅,田賦及各種捐稅的總稱。我國古代最初的賦稅是官府向老百姓征取土產、勞役和其他實物。稍後漸變為按丁口征收軍役及軍需品,稱為“賦”。按土地及工商經營征收財物稱為“稅”。

常璩 字道將,東晉蜀郡人。出生於常家大族,青少年時期廣讀典籍,掌握了極其淵博的知識。但是常璩在老年以前,常受歧視,他便把年輕時的舊作改寫成《華陽國誌》,意欲在讚揚巴蜀文化悠遠、人才濟濟的同時,以此來反抗那些對蜀人藐視的人。

盤龍古寺 始建於1598年。盤龍寺原名“盤龍庵”,傳說這裏是祥龍惡鬥海魔時,海魔敗遁,祥龍受傷後盤踞於蛤蜊港口一棵大榆樹下。從此,那裏的人們為了答謝祥龍,便在祥龍盤歇之處建盤龍寺,供山海漁民、燒鹽窮民、來往商賈、地方百姓燒香拜佛,以求平安如意,那棵大榆樹則被人們稱為“盤龍樹”。

祭祀 我國古代禮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禮儀中最重要的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

楊慎 (1488年~1559年),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故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他的寫景詩也不少,他敘寫雲南風光,描繪山川河流,頗有特色。

大觀樓 位於雲南昆明近華浦南麵,三重簷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1696年始建二層樓宇。乾隆年間,詩人孫髯翁為其撰寫長聯,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大觀樓因長聯而成我國名樓。1828年修葺大觀樓,增建為三層。鹹豐帝題“拔浪千層”匾,1858年長聯與樓毀於兵燹。1866年重建,複遭大水,1883年再修。

中秋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按照我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閱讀鏈接]

昆明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

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臥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曆曆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山。

民間傳說,在遠古時有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夥結為了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個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了。

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便彙作了滇池,她也仰麵倒下化作了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