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之恩——北方河流3(3 / 3)

塔裏木河下遊的水量充沛,胡楊等天然植被形成了下遊天然綠洲,是阻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風沙侵襲、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

因季節差異,塔河河水流量變化很大。每當進入酷熱夏季,積雪、冰川融化,河水流量急劇增長,就像一匹“無疆的野馬”奔騰咆哮著穿行在萬裏荒漠和草原上,這就是塔裏木河別名的由來。

源於昆侖山北坡的克裏雅河、尼雅河、車爾臣河等河,離塔裏木河較遠,古代汛期可能有洪水彙入塔裏木河,後亦因灌溉引水,已消失於灌區或沙漠中。各河地下徑流最後歸宿點可能仍是羅布窪地。因此,塔裏木盆地所有河流都屬於塔裏木水係。

位於塔裏木盆地東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的羅布泊,既是塔裏木河又是孔雀河的尾閭,因地處塔裏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裏,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羅布泊是蒙古語,意為“多水彙入之湖”。古代還稱泑澤、鹽澤、蒲昌海等。羅布泊在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

那時候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後來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羅布泊僅為大片鹽殼。

數百年來,塔裏木河洪水漫灘形成了眾多的小河湖泊,茂盛的植被和草原使中遊流域成為塔裏木最佳的生態區域。

塔裏木河獨特的生態係統,在蒼茫沙海中形成了神奇的沙漠森林和沙漠草原景觀。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新疆的塔裏木盆地中央,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

這裏有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語稱“博斯騰爾”,維吾爾語稱“巴格拉什庫勒”,意為“綠洲”。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漢書·西域傳》中的“焉耆近海”、《水經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北魏《水經注》稱為敦薨浦,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風光瑰麗,集大漠與水鄉景色於一體。湖水域遼闊,煙波浩渺。西南小湖區,河道蜿蜒,蘆葦叢生,荷花怒放,禽鳴魚躍,一派江南水鄉景色,故有“西塞明珠”之美稱。

巴音布魯克天鵝湖是亞洲最大、我國唯一的天鵝自然保護區,棲息著我國最大的野生天鵝種群。 “巴音布魯克”蒙語意為“豐富的山泉”,天鵝湖是由無數條曲曲彎彎的大小湖組成。

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對天鵝倍加保護,與天鵝恬然相處。每逢春季,冰雪解凍,春暖花開之時旅居在印度、緬甸、巴基斯坦,甚至遠到黑海、紅海和地中海沿岸諸國的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為主的上萬多隻珍禽,不遠萬裏,成群結隊地飛到巴音布魯克棲息繁衍。

天鵝湖邊是阿爾夏和鞏乃斯溝景區,阿爾夏為蒙語,意為“治病的泉”。溫泉區位於阿爾夏河北岸,12個泉眼分布在400米長的穀地上,有墊泉、冷泉、眼睛泉等,附近有多種珍稀動物,雲杉蔥密,依山起伏;溝穀兩旁,牧草豐富,百花爭妍。

天山庫車大峽穀,又稱克孜利亞大峽穀,為紅褐色岩石經風雕雨刻而成,峽穀曲徑通幽,別有洞天,山體千姿百態,峰巒直插雲天,溝中有溝,穀中有穀:南天門、幽靈穀、月牙峽、虎牙橋、魔天洞、雄師淚等景觀造型生動,形態逼真。

距穀口1.4千米處的山崖上有一處唐代石窟,窟內南、北、西壁上有殘存壁畫和漢文字。

克孜爾亞山維吾爾語的意思紅崖,俗稱“鹽水溝”,這裏奇峰異景,有鬼斧神工之妙。當峰回路轉之際,車前方忽現一座狀如巨廈的深駝色的山峰,似有廊有柱,有塔有亭,樓閣錯落,宛如“布達拉宮”,令人詫歎不已。

塔裏木河雖然處在幹旱半幹旱的地區,但流域內農田、林草、森林資源非常豐富,除了山區天然林,塔裏木河流域由平原胡楊林、河穀林和荒漠灌木林組成的平原天然林也很繁茂。

尤其是有著“活化石”美名的“活著昂首一千年,死後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的胡楊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而著稱。

塔裏木河流域的胡楊樹占我國胡楊總麵積的70%以上。當地維吾爾族人稱胡楊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麗的樹”,而胡楊展示美麗的最好季節在秋季。

塔裏木河流域草地資源豐富,類型繁多,麵積遼闊。占全疆草地麵積的41.7%,占流域土地總麵積的22.48%,新疆十一個大類的草地在這裏均有分布。

塔裏木河流域礦產種類齊全,含量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錳、鐵、鋁、釩、鈾、金、銀、鈹、鋅、鈦、銅、鉛、鋰、鉭、銫、铌、鉻、錫、鎳、鈷、鎢、鍶、蛭石、鉀鹽、膨潤土、磷、大理石、雲母、金剛石、石棉、石灰岩、石膏、漢白玉、自然硫等。其中探明儲量大、有巨大開發前景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蛭石、石棉、石灰岩、雲母等。

在塔裏木河流域山區,分布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如盤羊、北山羊、岩羊、馬鹿、雪豹、猞猁、棕熊等。平原荒漠區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鵝喉羚、塔裏木馬鹿、野豬、沙狐、草原斑貓、塔裏木兔等。其中塔裏木馬鹿、塔裏木兔是塔裏木盆地的特有物種。

在高山上有兀鷲、禿鷲、胡兀鷲、雪雞、黃嘴山鴉、高山嶺雀、雪鴿、雪雀等為代表,山地森林有蒼鷹、鬆雞、啄木鳥、斑鳩等。在草原上有草原雕、紅隼、紅嘴山鴉、椋鳥、百靈等。

在塔裏木河各水係中,分布有多種土著魚類種群,以新疆大頭魚和塔裏木裂腹魚為典型代表。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分布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野犛牛、藏野驢和藏羚羊外,還有雪豹、北山羊、黑頸鶴、胡兀鷲、玉帶海雕及金雕。

[旁注]

熱瓦甫 又稱拉瓦波、喇巴卜。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弦樂器。相傳創製於14世紀,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民間流傳的喀什熱瓦甫,全長130厘米。

絲綢之路 指起始於我國的古都西安,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它也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我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稱之為“絲綢之路”。

《山海經》 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全書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5卷。內容包羅萬象,主要記述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產、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麵的內容。

《通典》 書名,唐杜佑撰,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記述唐天寶以前曆代經濟﹑政治﹑禮法﹑兵刑等典章製度及地誌﹑民族的專書。共200卷﹐內分9門﹐子目1500餘條,約190萬字。

《清史稿》 記錄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稱汗,至清朝滅亡,共296年曆史。《清史稿》是記載清朝曆史的正史,是《清史》的未定稿。因尚無依我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朝史書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

龜茲 位於塔裏木河流域,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於此。我國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6縣市。

屯田 我國曆朝曆代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有軍屯與民屯之分,以軍屯為主。漢武帝劉徹元狩四年擊敗匈奴後 ,在國土西陲進行大規模屯田,以給養邊防軍,這就是邊防屯田。

掏拓所 唐朝專門負責管水的機構。掏拓所,顧名思義,是掏泉眼、拓展用水範圍的機構,具體負責 各地水渠的興修、管理以及官私農田等的水量分配。政府每年征 發徭役所得人力,很大一部分都供給掏拓所。

僧肇 東晉僧人,俗姓張,原崇信老莊,讀《維摩經》,欣賞不已,遂出家在鳩摩羅什門下。曾在姑臧,也就是甘肅武威和長安,在鳩摩羅什譯場從事譯經,評定經論,並著有《肇論》等。

樓蘭 西域古國名。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後隻剩遺跡,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在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000米處。

石窟 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我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製度開鑿的。

[閱讀鏈接]

塔裏木河畔的羅布人村,千百年來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的民族羅布人。他們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生活在塔裏木河畔的小海子邊,打魚狩獵,種莊稼,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保持著原始的風俗習慣,充滿了神秘色彩。

羅布人的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如今,沙漠中隻剩下了為數不多的“最後的羅布人”。

長壽是羅布人的一大特點,由於他們世居於較為偏僻的羅布泊地區,遠離環境汙染,百歲老人甚多。雖然老態,但是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楚,性情樂觀、豁達、豪放,仍可聞樂起舞,縱情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