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在淵 第一章 功蓋千秋屬劉郎(1 / 1)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改製革新,被今人稱為“漢武盛世”甚至與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少年劉秀依靠雲台二十八將掃除四海,平定八方,威加海內外,並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複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直至漢恒帝劉誌時期,荒淫無道,死於安樂之中。漢靈帝劉宏不僅不吸取父皇的教訓,還變本加厲,大興土木,增加賦稅,導致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

東漢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劉宏病逝朝陽宮,曾經威震天下的漢朝瞬間土崩瓦解,被何氏扶上皇位的少帝劉辯登帝百日後,被董卓廢掉皇位,封為弘農王,最終毒死於弘農,並清洗朝中敵對勢力,觸及各大諸侯利益,導致十八路諸侯伐董,卻因袁術劫走糧草退走長安。

同時,董卓手下謀士李儒獻計封王,天下大亂。

大漢各諸侯的欲望心膨脹,欲望之火點燃了各地的狼煙,無數三國英豪運用他們過人的才能紛紛在亂世中揚名顯貴。

關羽溫酒斬華雄,桃園三兄弟聯手破呂布,導致桃園三兄弟聲名大燥,成為諸侯中炙手可熱的對象。

然而,曆史有所變遷,桃園三兄弟拋棄了眾諸侯的招攬,前往了荊楚大地,投奔了當世碩果僅存的劉氏宗親,荊州牧劉表。

劉表被封楚王,正想擴大勢力,劉備三兄弟的投奔讓他喜出望外,親迎三兄弟入新建的楚王府,以示其尊重,兩位劉氏宗親的首次見麵,便是歎天道不公。

誰都心知肚明,大漢已值大廈傾覆之際,終究無法挽回。

但令劉表無奈的是偌大一個荊州,楚國龍興之地,卻無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才,但與自己同為漢室宗親的劉備自然令這位荊州之主有了一搏天下的勇氣。

所以對劉備委以重任,封其為新野太守,新野將軍,總領新野軍隊及政務,劉備對天發誓,‘若景升兄還在一天,定當全力守護荊州。’使得劉表對劉備推心置腹。

‘王兄有三子,嫡長子劉琦,天生體弱多疾,不足為荊州之主;嫡次子劉琮天性頑劣,不堪重用;庶長子劉秦,年值十三四之際,卻胸懷大誌,廣交英傑,而且天生聰慧敏捷,孝恭謙卑,想必日後定可堪大用。’

這是劉玄德對於劉表三子的評價,劉表撫須長歎;''知我心者,玄德也.''可是令劉玄德不知道的是,他的這一段話卻招來了楚王妃蔡氏以及蔡氏身後龐大的荊楚世家的仇視。

劉表的原配因病亡故留有長子劉琦,然而,劉表為穩定自己的地位,娶了出自荊楚世家的蔡氏為正妃,又生有一子。可若問這位荊州之主,此生最愛誰?

當屬劉秦之母馬玉,當初的劉表年輕氣盛與容貌清麗脫俗的馬玉一見鍾情,執手在長安古都的城樓上許下了與子偕老的誓言,可無奈的是,馬玉在一次諸侯暗殺流劉表的行動上為劉表擋劍,香消玉殞,留下了當時隻有一歲的劉秦.

經曆了十幾年的風雲變幻,年輕的劉表早已磨去棱角,少了當年的幾分年輕氣盛。成為當世最強的幾路諸侯之一,貴為荊州之主,荊州十萬精兵心中的王-楚王。

劉表愛屋及烏,對拚死保護自己的愛人心存愧疚,從小便對劉秦百般寵愛,更甚嫡子的劉琦與劉琮,然而劉秦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的才學甚至讓後來被稱為孔廟三十三先賢之一的當代大儒鄭玄作詩一首;'大漢江山值傾覆,當世英豪誰傑出。揮劍山河滅諸侯,功蓋千秋屬劉郎。'

此詩一出,天下皆驚。

原本不出名的劉秦一下名傳大漢十三州,就算是蔡氏想為自己的幼子掃清道路也不得不忌憚鄭玄,因為劉秦拜了鄭玄為師。

鄭玄的名聲實在太響亮了,門下弟子數萬人。上至王侯將相,下到布衣之士,而且漢靈帝還在世時,曾三番五次的邀請鄭玄入朝為官。可鄭玄依然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入朝為官,所以說若推當世大儒,首推鄭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