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郎在帝都 第八章 見人(1 / 3)

敕造錦衣侯府建在祖籍長安,工部督造、戶部撥款,已是富貴奢華難以想象,那是老太爺當年留給長房的產業。然而,待霍搖山在街頭遠眺,發現與長安的家相比,帝都霍家竟是不遑多讓。

帝都霍家的府邸是太祖打下這座城時,賞賜的一座前朝官員的宅邸,翻新三次,又擴建兩次,終於成了盤踞半條街的龐然大物。

錦衣侯府長房與二房分家,在青史上亦記著一筆,可那時誰又能預料到,陛下一封聖旨,又將長房的小公子召了回來,長房的幸運,曆朝曆代都是少見。

長安的敕造錦衣侯府,承襲長安古城漢唐遺風,駿馬車輛大可直驅而入,然而帝都霍家則不然,幾人在門前石獅子處下了車,登堂入室,走了不多遠,蒼翠古柏迎客鬆下已是候著三頂轎子。

“老太君擔心大小姐與小侯爺腳力不繼,特地備下轎子,直接在前門侍候。”

三頂轎子嬌俏玲瓏,尤讓霍搖山與霍青青吃了一驚的是,轎子窗口布簾下竟是透明的玻璃鏡,轎子內放著的暖爐早已將空氣烤得溫暖宜人,掀開簾子,透著玻璃鏡欣賞沿途景致,莫說是已經多年不到帝都的桂玉真和從未來過的霍青青,饒是霍搖山這個前世吃過見過的主兒,也要被帝都霍府給震住了。

帝都霍家府邸是在前朝高官府邸的基礎上,翻新擴建而來。前朝是北虜之國,其國好征伐,三次遠征日落之地,盡掠西方文明菁華,尤以景教與伊教為最,那官員府邸便是色目工匠與中原工匠合力而建,文明薈萃,變化多端。

霍家在翻新擴建的前後期間,太祖皇帝不喜韃虜百年統治留下的滿地檀腥,為了盡逐胡風,大興漢人衣冠,便命文淵閣、國子監、史閣館等衙門遍翻典籍,往上曆數各朝各代,兩宋,兩晉,隋唐,兩漢,一時間帝都風氣為之一變,衣著飲食建築乃至談吐都變了,後來漸漸沉澱,形成了如今約定俗成的大燕新風。

在這漫長的沉澱期,霍家翻修府邸時不免受到時事影響,曆朝曆代風格的建築在府中各處錯落有致,難得那些工匠營建時的匠心獨運,竟是毫不衝突,反而交相輝映,有一種別樣的時空跨越之美感。

再加上皇帝陛下興建大船,組建了一支史無前例的龐大艦隊,征服四海,巡視萬國,除了帶來上百個藩國的稱臣表,還有數之不盡的特產風物,霍府同樣擇其善者而從之,將天竺古國、南洋小國乃至於萬裏之遙的泰西諸國的物產融入。

這也就造成了帝都霍府的萬國風。

霍搖山因前世工作與愛好的原因,雖然不曾遠遊,但對於各國各地文化風物尚算有些了解,從前門一路坐轎往後宅去的路上,他已經發現至少五個朝代、二十多個國家、三大宗教截然不同的畫風。

非是霍搖山自賣自誇,無他,那些建築布局雖是與四周景象互相融合,可謂恰到好處,但畢竟基因實在太濃厚了,也實在太典型了,叫人不認識不行啊。

那藏在一片竹林裏,長體開放式的圓拱門,拿千裏鏡看看,清澈的四方形水池子,異國風情的走廊,放蕩不羈的壁畫,那毫不遮掩的水管如蜘蛛網般環繞建築物,羅馬大澡堂麽?

那足有孤高獨立的小教堂,撲麵而來的哥特風頂風飄十裏,看模樣有幾分巴黎聖母院脫胎的味道,隻是瘦了,也矮了。

那圓頂尖端渾如一體的塔柱,如此高聳,如此傲然不羈的你,伊教兄弟你也來了?

霍搖山放下千裏鏡。這千裏鏡是臨別時,霍百煉送給兒子的禮物——霍百煉知道霍搖山一直都很喜歡這千裏鏡,常常去書房偷拿把玩。

此時,霍搖山的臉上露出似無奈似糾結的表情,他實在不知該如何看待這一切了。來帝都霍家前,他以為是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深纏恩與怨,下意識便認定這是一個守舊傳統的典型勳貴家族。

然而,不待他見到那一日飛兩馬的霍老太君,單是這府裏的萬國畫風薈萃,竟已是把他那點自矜自得打破了。

他忽然有些想見見那位傳奇巾幗的祖奶奶了。

……

轎子行至中庭,此處鱗次櫛比矗立著青翠古樹,粗壯的枝丫下懸掛著一個個精心做好的人造鳥巢,無數鳥兒在林間飛來飛去,栽植的藤蔓漫卷,開出一朵朵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置身其間,仿佛要讓人懷疑春天至否。

此處是前院與後宅的分界線,一般人不得主人家允許,那是絕不能闖進去的。

遠處亭子下迎出一群鶯鶯燕燕,簇擁著母子女三人往亭子裏歇息,享用貢茶和糕點,一盞茶喝罷,幾人悠悠往前走,霍搖山占了便宜,依次在幾位姐姐懷中滾過,不用再累著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