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關雄風——三大古關(1 / 3)

險關雄風——三大古關

仙霞關位於浙江的仙霞嶺上,地處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仙霞關古稱古泉山、泉嶺山,是與位於四川省廣元南的劍門關、位於河南省西部靈寶的函穀關及山西省代縣的雁門關齊名的我國四大古關口之一。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後來因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諱亦稱武牢關。位於河南省洛陽以東,滎陽西北部16千米的汜水鎮境內。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曆史上許多軍事活動均發生於虎牢關。

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此關隘始建於漢朝,曆史上,幾經易名,最後才取名為友誼關。

以險峻而聞名的仙霞關

仙霞嶺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100餘千米,曲折狹窄,兩側山高穀深,接岫連峰。其間有窯嶺、仙霞嶺、茶嶺、小竿嶺、楓嶺、梨嶺等險隘,合稱仙霞六嶺。

而這六嶺之中,又尤以仙霞嶺最為險峻。在1465年至1487年間,明朝為仙霞嶺設關並巡司戍守。

明末時,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曾以仙霞關之險阻擊清兵。後來,因為明將鄭芝龍撤除了在仙霞關的守軍,清兵越關南進後直抵福州,立即包圍了唐王朱聿鍵。仙霞關對於兵家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仙霞關共有4道關門,東北和西南各兩關,皆以條石砌成,高3.4米,寬2.7米,都建在兩山夾峙的危岩陡壁之隘口中。關嶺海拔高591米,總長5千米。仙霞關有碎石砌就的台階,是唐末將領黃巢所開辟的。

仙霞關的頭關有鬆風亭、“東南鎖鑰”石碑、雙寶樹、浣霞池、黃巢石像及沙孟海題刻《菊花詩》碑等。二關有甘泉、霞嶺亭、率性齋遺址。三關有古碉堡遺址。四關有福口亭。

仙霞關的第一關,關門雄偉,設有雙重大門,門為拱券頂。關牆厚3米餘,高5.5米,長60米,關門兩邊都是高山。

仙霞關頭關的關隘依峽而建,基石整齊牢固,建築方式頗富創意,中間是半圓頂的關門,上麵似長城一樣,建有槍洞。從下麵看很是雄偉,到關上看,下麵的古道一目了然。關前立有一通石碑。

第一關口向上,是仙霞嶺修竹蔽日的山腰處,林深處修建有長廊,嶺間有一別致的鬆風亭,還有重建後的憑吊“衝天大將軍”黃巢的“衝天苑”。

苑內百尺石牆雜植以蔓藤野花,東側有一浣霞池,一淙飛泉直瀉池中,飛沫如濕煙霧雨,與夕陽相映成輝化為五色。

衝天苑下方數丈處,有兩棵合抱的柳杉,稱為“雙寶樹”,直插雲天,根深葉茂。其中一樹的軀幹中長出一棵毛竹,人們戲稱其為“胸有成竹”。

苑西側道旁,有一棵樹齡已過千年的楮樹,雖然曆經雷擊火燒,卻仍枝繁葉茂,老藤攀附其上。相傳當年黃巢曾在這棵樹上拴馬。

仙霞嶺上有3通碑,第一通是宋代砌路碑記,不少字已漫滅不明;第二通是天雨庵塔石,上鐫“天雨庵和尚之塔”,第三通是“東南鎖鑰”碑。

仙霞關內留有清代詩人查慎行的提詩《度仙霞關題天雨庵壁》:

虎嘯猿啼萬壑哀,北風吹雨過山來。

人從井底盤旋上,天向關門豁達開。

地險昔曾當劇賊,時平誰敢說雄才?

煎茶好領閑僧意,知是芒鞋到幾回!

仙霞關的第一關至第二關之間,是由寬約2米、長約1000米的曲折盤繞古道相連接的。這條古道長達350千米,有1195級,是唐末的黃巢所開辟的。

1172年的時候,保寧軍節度使史浩趕赴福州時路過此地,又給這條古道鋪上了鵝卵石。曆史上它是一條“商旅之途”、“詩歌之路”。

古道蛇行竹海中,石磴青苔斑碧。由於曆經千年,古道已經被人們走得光溜溜的,往昔,它曾是東南咽喉,入閩鎖鑰。要是由中原前往福建,這是必經之地,曆來兵家必爭。

第二關位於兩側山巒之間,橫亙穀口,關前有一段60至70米的古道特別陡峻。第二道關是仙霞嶺的最高處,穿過第二道關,就是仙霞嶺的巔峰了。

第二道關下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終年不涸,味道甘甜清涼。

從第二關再向上磴道87級,約1000米處,就是仙霞關的第三關。第三關位於仙霞嶺向西北延伸至龍門崗餘脈的鞍部。

過了第三關後,古道就開始盤繞向下,到達第四關。第四關外有古亭,當地稱“十八亭”。第三關和第四關都倚建在南側山脊,是陡峭的下坡路,一直通往仙霞嶺的村中。

[旁注]

鄭芝龍 (1604年~1661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海防將軍。為台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

查慎行 字夏重,號查田,清代詩人。1703年中了進士,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詩學東坡、放翁,還曾經為蘇軾的詩做過注解。自朱彝尊去世後,查慎行就成了東南詩壇的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節度使 古代官職。是從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又兼統兩至三鎮,甚至四鎮,權力很大。節度使除本州府外,還統領一州或數州府。

[閱讀鏈接]

相傳某日,一位道者路過仙霞關時,看見一隻受傷後不能行走,臥倒在地的鹿。道長治療這隻鹿以後,發現這隻鹿奔跑的速度極快,就為它取名叫“追風”。

有一天,道長的腿疾犯了,疼痛難忍不能走路。“追風”馬上從仙霞嶺的山林中為道長銜來了8種草藥。道長用這8味草藥入酒之後,腿疾的症狀輕了很多。

天長日久,經常飲用這種藥酒的道長竟就將此酒取名為“追風酒”。

陸遊過仙霞關時也品嚐過追風酒,還留下了“我行幕埠山,小疾屏懷酌。追風有八珍,實在更養身!”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