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金馬——秦漢隋唐玉文化2
開創全新局麵的隋唐玉器
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社會處在一個南北分裂、動蕩不安,戰亂頻頻的大環境下,整個社會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和限製。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玉器的發展同樣受到了抑製。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
從此時墓葬發現玉器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僅有簡括的玉豬、玉蟬之類的玉雕,而且僅在有限的範圍內存在,已不見各種玉用具和玉佩飾出現,說明此時無論是玉器的加工製造還是社會保有量都大大減少。
南北朝時佛教傳入我國,故在這一時期出現用於佛教方麵的玉器,主要是各種佛像,民間多以曲陽白石和黃花石造“玉佛”供養。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兩大強盛帝國。這也反映在玉器文化的發展上。隋朝曆史很短,但卻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朝代,為大唐帝國的創建鋪平了根基。在玉器史上,隋代玉器工藝不曾有什麼獨特的建樹,卻為一個新的玉器時代拉開了序幕。
著名的隋代玉器是鑲金邊白玉杯,發現於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高4.1厘米、口徑5.6厘米、底徑2.9厘米。此杯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實足。口部內外鑲金一周,金沿寬0.6厘米。
杯用白玉製成,保存完整,造型、製作均很精美。從這件鑲金邊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製作技術。
隋代玉器的品種新出現的有玉鏟形佩、玉雙股釵、玉嵌金口杯和玉兔等近10種。無論是已有或新出現的玉器,其用料和局部結構形式等方麵則有很大的不同。如玉兔,係和田羊脂白玉圓雕而成,通體光素無紋,兩側腰有一橫穿圓孔,以供佩係用。
隋代雙股玉釵,一改以往以單股為釵之式,對其後唐宋的玉釵式樣製作和使用具有重要影響。
隋代玉器雖然品種和數量不多,但都是用優質青白和田玉製作,這與戰國以前和魏晉南北朝玉器用料較雜、使用優質和田玉較少的情況呈鮮明對比。
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隋唐玉器上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和圖案。佛教題材玉器有飛天,肖生玉有立人、雙鹿、壽帶、鸞鳳等,都受到當時繪畫與雕塑藝術的影響。
隋唐時期,達官貴人身著佩玉,尊卑有序。《隋書·禮儀表七》記載:
天子白玉,太子瑜玉,王玄玉,自公以下皆蒼玉。
陝西省泉縣興隆村唐越王李貞墓發現玉佩6件,2件較,一件為上窄下寬,上飾雲形邊,兩側連弧形,底邊平直,上有一孔;另一大件作雲頭形,上下兩邊各有一孔。另外4小件有璜形與雲頭形,上下兩邊各一孔,為一組佩飾,青玉,光素無紋。
在陝西省西安唐大明宮遺址發現一件白玉嵌金佩飾,應為皇家用品,此為片狀近三角形,底邊平直,頂尖有一小孔,兩腰為三連弧形,正麵鑲勾連雲紋金飾,紋飾流暢,金玉輝映,格外耀眼,玉質潔白無瑕,晶瑩光潤,顯得富麗堂皇。
唐代的玉佩多為光素無紋,說明在春秋戰國到漢代極為盛行的佩玉,到唐代已失去它的光輝,正在走下坡路。同時,隋唐時玉器加工技藝已趨成熟,砣法簡練遒勁,突出形象的精神和氣韻,頗有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立體肖生形象的肌肉轉折處理能收到天然得體的良好效果。
隋唐時期已普遍采用產自西域的和田玉,和田玉溫潤晶瑩的特性在各種玉雕人像、動物造像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而使形象美與玉材美和諧地融合為一體,提高了玉器的藝術性和鑒賞性。
隋唐玉器在裝飾材料上,金玉並用,色澤互補,金相玉質,形成隋唐玉器絢麗多彩的麵貌。在玉器上出現黃金飾件,始見於戰國至漢代,當時的黃金飾件主要起垂勾之用,如金鏈串玉佩、玉帶鉤等。隋唐用黃金飾玉,雖然也有起特殊的功能作用,但主要起裝飾之用。
隋至盛唐玉器,不論是簡練還是精琢,其處理都恰到好處,均可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
唐代玉器是在魏晉南北朝玉器大衰落和隋代時略有發展並有一定複蘇和變化後開始的。由於唐帝國大統一、經濟從複興至昌盛、東西文化密切往來等原因,其變化之大就如同脫胎換骨一樣。
唐代玉器舊的禮儀玉退出舞台,出現新的禮儀玉,已不用周代的琮、璧等“元器”,隻有禪地玉冊與哀冊兩種。禪地玉冊呈簡牘狀,多五簡為一排,以銀絲連貫,冊文作隸書。
泰山腳下的嵩裏山上有座閻王廟,廟前有座文峰塔,在塔的原址上發現5顏色的土,五色土呈方形,中間為黃色,四周為紅、白、青、黑色。
原來,古代皇家祭祀時,要在社稷壇的壇麵上鋪設五色土,5種顏色的土在安排上也有講究:黃土居中,代表統治者的最高權威,東西南北依次為青白紅黑,象征四麵八方對皇帝的輔佐,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就在五色土下麵,發現了兩個金盒,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兩卷玉片,一卷由16塊長方形的玉簡組成,另一卷則由15塊玉簡組成,玉片晶瑩剔透,上麵都刻有文字,字體端莊清秀。
據考評,兩卷玉冊第一卷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封禪玉冊,另一卷是宋真宗趙恒的封禪玉冊。
玉哀冊是帝王下葬時的最後一篇悼文,是稱頌帝王功績的文辭。玉哀冊呈扁平片狀,但均較寬長,表麵磨平,正麵刻楷書文字,字內填金,背後順序編號。
唐代玉器的品種式樣幾乎是全新的。即使名稱仍如前期,但形式也是各不相同,作用也較單純.多數與實用和佩戴有關。
漢魏時期曾有回光返照的禮器和盛極一時的葬玉幾已消失。所見者主要有作佩飾用的玉簪、玉梳、玉鐲、玉帶板、玉人神仙佛以及作實用的玉杯等實用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