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當風之子追上太陽的腳步,當奔跑的速度超越地平線的餘光,天山之門即將開啟,神,再次降臨蒼虛。詛咒禁,萬靈生。
第一章:靈山巫女(1)
靈山有巫女,執蓍草,可占天機,可測未來……
——
旭日射出第一縷曙光,黎明前的黑暗被瞬間撕破,隻見東方的天幕由漆黑逐漸變為魚肚白、淺黃、深紅,直至耀眼的金黃,一輪紅球躍出地平線,騰空而起,射出萬道霞光。
騰空俯瞰,隻見江水咆哮奔騰,漩渦疊生,氣勢磅礴。峽壁兩岸相聚不過百尺,懸崖挺立,猶如刀鑿斧削,岩峽之腰泉如湯湧,雲根竇生,這便以險奇狹聞名的巫峽。
古語雲:大荒之中有名山,曰豐沮,日月所出。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汙掋、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愛在。
不僅如此,這位於雲澤東南之最隅陽之川的巫山,更是通往獸人嵇之原被封鎖千年的屏障。時維八月,正是深秋季節,兩岸紅楓似火,黃葉如蝶,一片斑斕景象。
險隘絕壁下,隻見一艘輪船突出水麵,悠悠晃晃,順流而下,在這奔湧江水中竟如履平地。
不知何時,船頭上已站了一個人,白衣華服,墨發金冠,羽扇翩翩,便是一個背影也透出別樣的雍容華貴。
又一個人影躥上船頭,矮身朝那人說了些什麼,隻見他一扣羽扇,微微仰頭,輕笑道,“果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崔巍之峽啊,就是不知,除了這巫山神水,還有些什麼……祭空的預測,該不會錯吧……”
低語間,巨輪已經過石箸雙峰,漸入群山幽處,河床越發陡峭,溪水也變得湍急。忽聽嘩嘩水響,轉過一道彎兒,隻見前方現出六道瀑布,飛瓊濺玉,好似在兩岸懸崖上掛了六幅水精簾子;瀑布下白浪翻滾,咆哮如雷,連石塊也身不由己,跳脫飛濺,隨波逐流,但水流越急,六隻鐵槳劃動越是迅疾,催動巨輪,在激流中逆流而上。
穿過瀑布,又是一道更深更險隘的狹穀,隻見兩岸石崖聳然壁立,略略內凹,如扇貝微張,越往上去,越是狹隘;崖壁色彩奇特,瑩潤潤有珠玉之光,正巧一縷暮色斜掠入峽,照在石壁上,反複映射,一時間,峽中流金溢彩,讓人眼花繚亂。
也不知過了多久,巨輪終於船駛出峽口,前方豁然開朗,溪水在山間彙聚成一個湖泊,湖那邊,青峰錯立,雲霧繚繞,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正是巫峽十二峰最富傳奇色彩的“神女峰”
相傳,那是神女化身的山峰,更是,封鎖人族與獸人族往來的屏障。巫山內,白鹿泉。
《巫山風物傳》曰:巫山鹽泉,其地初出真氏,一日出獵,見白鹿往來於山下,獵人逐之,鹿入洞不複見。因酌泉之味。意白鹿者,靈山發祥以示人也。
說的是,巫山山麓有鹽泉,初始誰也不知,有一天一位獵人追逐白鹿至此,那白鹿竟停足不前,在泉水漬地舔食不停,依戀不去,仿佛完全忘記有獵人追殺死的。獵人捕殺白鹿後覺得白鹿舔泉甚是奇異,便也去泉邊捧飲品嚐,覺有鹹味甚甘美。心中大喜,跑回村落招引同族人遷來泉邊聚居,後來他們又伐木為柴煮煎泉水熬成精鹽,同外界交換糧食布帛,漸興旺……
後來,這因白鹿而被發現的鹽泉,便被巫族人賜名:白鹿泉
八月,秋高氣爽,萬頃陽光灑在清幽的泉水上,在粼粼波光中輕輕晃蕩,祥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