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祖陵——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原名孛兒隻斤·鐵木真,是我國曆史上享有盛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1206年建立了蒙古國,國家的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當時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
1309年,成吉思汗被追尊廟號元太祖。
成吉思汗陵是曆史偉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象征,它位於內蒙古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占地約5.5公頃。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塚。
草原上的蒙古國大帝
鐵木真的父親是蒙古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母親是蔑兒乞部落的訶額侖。也速該和訶額侖在1161年相遇,1162年,鐵木真出生在飄著奶茶和馬奶酒香味的漠北草原斡難河的上遊地區。
在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蔑兒乞部殺害。在鐵木真18歲時,昔日的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搶走了他的妻子孛兒帖。
鐵木真向蔑兒乞部開戰,打敗了蔑兒乞人。1184年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
在長期的部落紛爭中,鐵木真不僅學會了謀略,還日漸諳熟兵法。據說,鐵木真每次發出集合隊伍的號令後,就端坐在氈帳中,閉目數算,當計數到一定數目時,他突然睜開雙目,這時軍隊也剛好集合完畢。
鐵木真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也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戰術靈活。他的鐵騎部隊衝鋒時,如同草原上勢不可擋的風暴,令敵人聞風喪膽。
就是這樣,他先後戰勝了當時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幾個部落。善於統領軍隊的鐵木真經常說:
沒有鐵的紀律,戰車就開不遠。
隨著自己力量的不斷強大,鐵木真進一步統一了蒙古各部。在統一蒙古國的過程中,鐵木真為自己的部落帶回了各地的豐厚物資,他讓一隊隊駱駝和牛車商隊運載大量的貴重織物,用絲綢來捆紮貨物,或者將絲綢用作包裝的材料。
各種各樣的物資之中,還包括使用金銀絲線鑲邊的長袍,縫製有小珍珠的絲綢拖鞋、地毯、牆帷、枕頭、軟墊和毛毯,還有綢製的肩帶、編織物、飾穗及絲帶。
除了絲綢和緞子之外,鐵木真還為自己部落的人們帶回了漆具、紙扇、瓷碗、金屬盔甲、青銅刀、木偶、鐵罐、銅壺、棋盤遊戲和雕刻的馬鞍,以及由綠寶石、珍珠、紅玉髓、珊瑚、天青石、翡翠、鑽石、象牙或龜甲等手工精心製作而成的頭發飾物和珠寶飾品,還有酒、蜂蜜和紅茶。
鐵木真在作戰時英勇無比,又在分配物資時慷慨而不貪婪,因此很快得到了部下們的尊重和擁護。鐵木真對他的部下們說過:
打仗時,我若是率眾脫逃,你們可以砍斷我的雙腿;戰勝時,我若是把戰利品揣進私囊,你們可以斬斷我的手指。
鐵木真還表現出了善於聚集人才的特點。他帶回了各地的王子和牧師、裁縫和藥劑師、占星術者和寶石商、畫家和占卜者以及魔術師和金匠。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被鐵木真集合到了一起,並善待他們。
鐵木真曾經說過:
我一旦得到賢士和能人,就讓他們緊隨我,不讓遠去。
1206年,在斡難河畔的蒙古包內,蒙古各部首領召開了忽裏勒台大會,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為全蒙古的大汗,他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尊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是強大的意思,“汗”就是王的意思,成吉思汗寓意著“光的精靈般的蒙古大汗”,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成吉思汗被稱為蒙古民族的祖先。
成吉思汗極其重視軍隊的力量,因此,他統一蒙古草原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統一草原時已經實行的千戶製進一步完善和製度化,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製。
先後任命了一批千戶官、萬戶官和宗室諸王,建立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便於統治、能征善戰的軍政組織。成吉思汗還把占領區的人戶編為95個千戶,分封給開國功臣和貴戚們。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隻靠結草刻木記事。後來,成吉思汗找到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塔塔統阿本來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穀。但鐵木真讓塔塔統阿留在自己左右,隻要有頒布法令和使用金印的時候,都會讓塔塔統阿掌管。
不久,成吉思汗又讓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拚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也就是後來的“畏兀字書”。塔塔統阿在成吉思汗的要求下創製了蒙古文字,正是由於有了這種文字,成吉思汗才能把自己的命令頒布成文法和青冊。
創製了蒙古文字後,成吉思汗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這是當時全天下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的法典。成吉思汗還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製度,根據實際能力和忠誠,而不是他們的血統來任命將領。
成吉思汗是位心胸寬廣的帝王。他建立的大蒙古國橫跨歐亞兩洲,當時全天下的各種宗教在大蒙古國的範圍之內幾乎應有盡有。
其中包括蒙古人原來信奉的薩滿教,西藏、西夏和漢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信奉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兒和西方各國信奉的伊斯蘭教,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欽察、斡羅思各國信奉的基督教等。
成吉思汗雖然征服了天下,但他製定的宗教政策卻很寬容,並不強迫所有人都要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許各個教派存在,而且允許蒙古人自由參加各種教派,還對教徒基本上免除賦稅和徭役。對此,他曾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