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冀州唯一能夠拿得出來的就是袁譚的軍隊了!特別是在並州之戰時,完好的將黃巾收歸與自己麾下,大大增強了自身的實力。不過袁譚以及跟南匈奴交惡,不敢全力抽調所有兵馬殺回關內,但是抽出幾萬還是輕輕鬆鬆的!”
牛輔點了點頭,不過卻不願意李儒將白馬義從與西涼最精銳的飛熊軍作比較,小聲的嘟囔道,“不必飛熊軍差?那為何白馬義從還在顏良的手中折損三層?”
“那隻是意料之外的,假如顏良和公孫瓚的遭遇不是在繁雜的草樹林裏麵,那麼白馬義從就一定能夠讓顏良的大軍衝垮!”李儒輕笑了一聲,“就算是我們的飛熊軍在那種情況之下恐怕也不會從顏良手中討得便宜。”
牛輔默然不語,冀州大軍的軍事素養的卻很高,高幹大軍在飛熊軍發起衝鋒天塌地陷之際還能夠臨危不亂,做出有效的手段反擊,確實不是一般軍隊能夠做到的。這才僅僅是冀州的普通大軍了。如果來的是顏良的大軍,那麼恐怕就不容易衝垮他們的防線了。
“可是我們就這樣回去之後,張揚肯定抵擋不住袁譚的大軍。在他們收複河內之後,那麼洛陽不就真正的屬於袁紹所有了?而且袁紹也能抽手對付公孫瓚了!”牛輔有些慌亂,假如任由袁紹發展的話,恐怕天下難有人可以抵抗!
李儒神秘的一小,賣起關子來,“誰說袁紹在得到河內之後就能夠安然抽手對付公孫瓚了?好了,事不宜遲,你們快些下去準備吧!畢竟那個小道挺難走的!”
在大漢的數米長的官道上,數匹戰馬齊頭而行,最前麵身著花雕亮銀甲威風凜凜的正是匆匆趕來的袁譚,在河內告急之後,袁譚領著麾下的大軍盡自己最快的速度前往增援。
僅僅五天,袁譚的大軍就已經從並州趕到了河內與表哥高幹回合在了一起。
袁譚領來支援高幹的三萬大軍全都是能征善戰之士,而且也帶走了不少的猛將,而並州一地隻剩下張遼、趙雲、田豐以及那些黃巾將領駐守。這次袁譚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以絕對的速度清除掉河內的所有釘子,先將洛陽與冀州串連在一起。然後就能夠騰出手來轉身對付公孫瓚以及青州的田楷。
一路風雨安康,在袁譚大軍死命的趕往河內之後,才驀然發現河內的西涼軍已經全無蹤跡,而那些被李儒奪取的城池片不費一兵一卒又重新回到了冀州的手中。不過詫異歸詫異,袁譚等人去沒有有所遲疑,立即派人接手了之前費力打下的城池,然後才撒開探子紛紛打探西涼大軍的行蹤。
在探子紛紛回來之後,袁譚等人傻眼了,西涼大軍竟然再次消失了,又是一點蹤跡也沒有,好像數萬大軍全都人間蒸發般無跡可尋。
“他們到底回去什麼地方呢?”袁譚揉著腦袋苦思冥想,大老遠從長安繞道奔襲而至,然後僅僅偷襲了表哥一次就要回去嗎?難道李儒跑大老遠真的隻是想要給冀州一個教訓?
對於李儒袁譚絲毫不敢有所鬆懈,在州縣,袁譚和高幹的大軍一起苦苦等待了數天,可是仍然沒有李儒大軍一點蹤影,他們已經不在河內了。
而袁譚與洛陽的張頜互通來信之後,發現洛陽那邊也沒有發現李儒大軍的跡象。
“難道李儒又是按照原路返回?”袁譚對此迷惑不解,他們沒有必要費這麼大的力氣回去吧。不過雖然疑惑,但是河內必要要盡早拿下。拿下河內打通洛陽之後,就算李儒真的有什麼特殊的打算自己也不怕了!
在袁譚大軍逼迫野王縣之時,袁紹與公孫瓚對峙長時間之後也終於有動手的跡象了。公孫瓚糧草不如袁紹豐盛,如此拖下去的話,恐怕會引起大軍嘩變。
而袁紹這邊更是心急,河內的張揚尚未拿下,李儒又偷偷的找上冀州,如果自己這邊與公孫瓚繼續磨下去的話,冀州豈不是有危?而且在首戰中,公孫瓚最為倚仗的白馬義從折損了三層數千人。再吃到河內戰敗的苦果後,袁紹自然不會讓白馬義從安然的回到幽州再重新補齊。
龍湊,乃是灌溉大漢民族數千年之久的黃河最重要的渡口之以,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孫瓚的大軍就暫且駐紮於此。在黃河的對岸,就是兵力占優的袁紹。為了集中對付公孫瓚,袁紹吃了抽出少部分人用作阻擋青州田楷的攪亂外,其餘大軍全都緊逼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