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兵出並州與四線的交戰(1 / 2)

並州於其說是一個大州,不如說是一個大郡。雖然並州是從冀州分出來的,但是其疆域也算是幅員遼闊。之所以說他想一個大郡,是因為並州大部分的郡縣都在南匈奴的手中,其中並州的河套已經成為南匈奴的王庭所在,南匈奴的單於和親王大都駐於此地。

自從匈奴分裂,南匈奴投降向大漢,並州的河套成為南匈奴的棲息地。但是隨著南匈奴的實力越來越強,不僅殺回了草原,並州也嫣然成為南匈奴的牧馬場,每年南匈奴都要跟北方的大漢駐軍來點小摩擦。

呂布高強的武藝也是在於南匈奴的廝殺中漸漸磨練出來的。在呂布未曾踏臨中原之時,並州在朝廷手中的郡縣還有一半,並且能夠死死的壓製南匈奴的鐵騎。可是等到呂布跟隨丁原剿滅黃巾之後,南匈奴又趁機侵占了2個大郡,而且仍然好不滿足,有想要將並州割裂出大漢的野心。

可是並州剩下的三郡現在全都落到黃巾餘孽張燕的手中,覬覦並州的南匈奴自然不甘心讓張燕安穩的在並州紮根。

雖然並州並不小,人口也不多,但是並州並不是產量大省,十數萬的黃巾軍對於現在的並州來說已經有些超負荷。而那些南匈奴仍然想要繼續侵占並州的地盤,與張燕在上黨常常發生摩擦,耗費了張燕大部分的精力,讓張燕苦不堪言。

與朝廷的官軍進行一場全麵的戰爭張燕倒是不怕,因為朝廷的官軍已經沒有了當然漢武帝雄征四方強大戰力。雖然自己手中的黃巾軍隻能算是一群散兵遊勇,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卻能爆發出強大的戰力,甚至於可以壓倒官軍。

但是與南匈奴比起來,張燕的黃巾軍就不值得一提了。南匈奴雖然進駐關內,但是卻沒有將馬上的本事忘掉。雖然不可能戰勝強大的南匈奴,但是有高大城牆在手的張燕也隻是略處下風,雖然人數死傷不少,但是南匈奴在張燕接受並州之後沒有能夠拿下一線之地。直至袁譚發兵並州的到來,並州剩餘的三郡仍然死死的攥在張燕手中。

因為啟程時間緊迫,袁譚沒有在成年之後與母親和小雪多團聚一會,就匆匆踏上了征途。雖然父親袁紹隻給了袁譚三萬多的人馬,但是這些兵馬大都都是張繡帶來的,人人有馬。為了袁譚的安全,袁紹另外給予袁譚數千的冀州精銳,其中就包括了自己手中的親衛。當然冀州出土精銳袁紹並沒有給予袁譚。

不是不跟割舍手中最強兵力先登死士和顏良文醜手下的兵馬,而是不能。

但除去麴義、顏良和文醜外,袁紹曾讓袁譚隨意挑選軍中的將領隨軍出征。

不過父親大人的好意被袁譚拒絕了。因為袁譚手中的將領堪稱冀州第一。拋開自己的武藝不講,還有在五十萬大軍中七進七出的趙雲、逍遙津數萬兵馬殺的數萬江東兵馬丟盔棄甲的張遼。而自己的大師兄張繡和高順無一不是當世的一流猛將。

這份小心是因為袁紹知道袁譚拿下張燕不難,但是在張燕之後還有更加強大的南匈奴在控製著並州的大部分地方。雖然袁紹不是讓袁譚跟南匈奴爭奪並州,但是像匈奴這樣的異族就算是你不犯我,我也要犯你。畢竟比起農耕和牧馬,劫掠這一生存途徑顯得更加輕鬆,而且收獲更大。

青州是最為動蕩的一個大州,數十萬的軍士都葬身在青州這片土地上。雖然沒有了呂布、沒有了黃巾軍、沒有了劉備,但是仍然還要田楷和孔融兩位手中重兵的軍閥。其中田楷更是與幽州的公孫瓚隻見關係密切,如果要動青州,公孫瓚一定不會袖手旁觀的。所以到時候的大戰也就不僅僅是征討青州,而是征討青州和幽州,讓他們兩線作戰,並且同時擊潰。最壞也得完全牽扯是一方,讓其無法分身顧及其他。而這次征戰也是冀州最大的考驗。

因為這次冀州是以一州之力斬破北方六州!

因為袁譚斬殺董卓,西涼與冀州就結下了不可調節的死梁子。洛陽不在冀州的掌控範圍內也就成為西涼報複袁譚、報複袁譚的槍頭。

洛陽是絕對不能被舍棄的,而與洛陽交接的雖然有自己的親弟弟袁術,但是在天下這個大棋盤上父兄之情也隻是可拋可棄的棋子。想要幹成大事靠的不是別人的幫助,還要靠自己。

所以身處河內的張揚也就成為袁紹的第一個目標。

青州是第二目標,青州的田楷跟公孫瓚私交甚好,在田楷身上袁紹常常發現有公孫瓚的影子。現在青州的形勢更是緊迫,不能讓田楷將青州整合在一起!

得到冀州之後的袁紹覺得自己越來越頭疼了,雖然自己手中擁有天下最強大的兵馬,但是無奈樹敵太多,四麵八放的敵人可容不得自己有一絲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