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分類 1.
遠在人類社會初期,我們的祖先在從事最簡單的采集、漁獵的生產過程中,就已經開始學會辨別一些有用的和有害的動物和植物,並逐步地形成了我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體係。
我國古代動植物分類學涉及諸多方麵。
《禽經》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鳥類分類學著作,總結了宋代以前的鳥類各方麵知識。秦漢時期記載的“動物誌”和“植物誌”,是古代動植物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藥用動植物、園林動植物及動植物專著,也是古代動植物分類研究的重要成就。
古代的動植物分類
在我國古代,隨著農牧業生產的發展,人們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在動植物的大類方麵積累了寶貴的分類知識,而且,對於動植物還有進一步的比較精細的分類。
古人不斷觀察,不斷分析,不斷比較,不斷認識,逐漸產生了古老的傳統動植物分類認識,區分出大獸和小蟲,逐步地形成了我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體係。
傳說很早以前,龍門還沒有鑿開,伊水流到這裏被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裏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口。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隻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
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
拿不定主意。於是,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讓我先跳,試一試!”隻見它從半裏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
子跳到半天雲裏,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
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
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
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
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至今天,黃河鯉魚的額頭上還長著黑疤。
宋代陸佃的訓詁書《埤雅·釋魚》記載:“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意思是說,魚躍龍門,越過去就成為龍,隻有鯉魚也許能這樣。
遠在人類社會初期,古人在從事最簡單的采集、漁獵的生產過程中,就已經開始學會辨別一些有用的和有害的動物和植物。
隨著農牧業生產的發展,人們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觀察,不斷分析,不斷比較,不斷認識,逐漸產生了要把周圍形形色色的生物加以分類的想法,並且逐步地形成了我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體係。
對動植物加以分類,是人類認識利用生物的重要手段,它對農牧業的生產和醫藥事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春秋戰國以後,我國古代生物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它的主要標誌,就是出現了一些有關動植物方麵的著作。《禹貢》和《山海經》中都有文字記述各地的物產,其中主要是動植物。《山海經》不僅著錄各地動植物的名稱,而且描述它們的形態特征,並記錄它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