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旋渦古道西風星條旗3(2 / 3)

“可他破壞壁畫!”

“誰說破壞了?人家裝的很好!這些壁畫遲早要剝掉的,送給你,要不要?”

“……”

人群裏有人問:“神的東西,亂動幹啥?”

“我要全部畫上唐僧取經的故事,當年大唐和尚到西天取外國的經,現在,外國人就不能取咱們的經?太小氣了吧?”

信徒不曉得這話頭三彎兩繞,怎麼就纏住自己,他辯不過,說:“反正佛窟裏的神物再不能亂動!”

王圓籙見人群的情緒逐漸平靜,便說:“先不提這事,都回去吧!”

華納收拾行裝,過古漢橋,無限留戀,駐望良久,離去。

1925年,華納組建的第二次福格考察隊抵達敦煌,但是,這次參觀壁畫的時間很有限,而且隨時都會受到警士和當地民眾幹擾。華納萬般無奈,隻好宣布解散考察隊,於當年秋天回到美國。

哈佛方麵希望利用燕京學社搜集中亞古藝術品,但是華納與中國人打交道的方式令他們失望,況且,他聲名狼藉,不可能重返中亞。於是,就想到了伯希和與斯坦因。伯希和此時已經是西方東方學界領軍人物,對哈佛大學不屑一顧,隻推薦他的一位學生。

他們又試探性地寫一封信給從英屬印度政府退休的斯坦因。

斯坦因立即回信表示接受邀請。他正與梵誌籌劃第四次探險,但英國及印度博物館不想提供資金,因為他們不再急需中亞文物。哈佛大學與斯坦因一拍即合。

國民政府批準考察計劃,發了護照,允許斯坦因以考古學為目的在新疆、甘肅、內蒙遊曆三年。

斯坦因與梵誌離開中國前往印度,到克什米爾營地,為考察作最後準備。

一場反對他的浪潮在中國朝野掀起。

英、美進行外交努力失敗。斯坦因不管各方阻撓,從斯利那加出發,開始第四次中亞探險。兩周後,探險隊到達吉爾吉特,在這裏,斯坦因獲知新疆主席金樹仁下令禁止外國人進入新疆,並將封鎖所有入疆關口的消息。探險隊陷入困境。

這時,一個偶然事件使他們看見了希望。金樹仁去年與英國駐喀什領事館秘密談判,用現金從印度購買步槍四千枝、子彈四百萬發。這筆交易正在進行之中。印度外交部利用這點關係要求金樹仁同意斯坦因進入新疆。幾經談判,探險隊終於進入新疆。

喀什縣長是潘震的兒子潘季魯。他會講英語,金樹仁安排他的目的是為了軍火交易。

斯坦因還會見行政長官馬紹武等人。

馬繼業兩年前離任回國,中國花園的新主人是舍裏夫,他說一個年輕的德國無名之輩特林克勒曾在1927年進入中亞考察。斯坦因想許久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確實,特林克勒是探險界殺出的一匹黑馬。他出生於1896年,學生時代就非常喜歡探險,為此學習藏語、突厥語、俄語,1923年首次在阿富汗做地理考察,1926年,計劃在西藏高原西部、克什米爾和塔裏木盆地做考古調查。當時,德國經濟形勢不好,但日爾曼人已經從第一世界大戰的失敗低穀中走出來,對古老東方文化的酷愛重新回到精神領域,各著名博物館和收藏家的需求刺激市場發展。年輕的特林克勒於1927年從不來梅市和德國科學研究應急機構獲得所需資金,組隊經克什米爾到達列城,進入藏傳佛教文化圈。他們拍攝一部電影,搜集民俗品,然後穿越世界屋脊抵達皮山,在和闐一帶考察、挖掘,並從當地尋寶人手購買很多文物。新疆當局禁止他們進行考察,1928年6月,考察隊在喀什聚集,所獲文物全部被官方扣押,特林克勒和大部分隊員回國,隻留下曾是科學家、商人的博斯哈德處理善後工作。博斯哈德發揮商人討價還價的本領,把喀什政界攪得烏煙瘴氣,經過多次爭吵式談判,喀什政界最後做出決定:文物一分為二,一部分“贈給”特林克勒探險隊,一部分充公。而充公部分又被博斯哈德私下向主管官員“贖回”。博斯哈德帶著數十箱文物取道俄國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