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寺廟群——外八廟
外八廟是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北部八座藏傳佛教寺廟的總稱。先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間陸續建成。包括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
這八座寺廟建築雄偉,規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的成就。1994年12月,“外八廟”同避暑山莊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乾隆帝敕建皇家寺廟群體
清朝初年,藏傳佛教在我國蒙、藏地區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佛經教義是蒙古族和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製著地方政權,經濟上彙聚著大量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教院。
清政府為加強對北疆的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懷柔”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
乾隆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係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反映了清統治者以順應少數民族習俗、尊重蒙藏上層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來實現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權的關係,鞏固國家統一為目的的戰略思想。
承德避暑山莊自1708年駐蹕使用以後,皇帝每年秋天到來前後均要在此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由此而來的大批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河北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
借此機會,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土木,建造寺廟,為前來的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膜拜等佛事活動場所,功能上同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
從1711年至1828年,清政府在今承德市市區及灤河鎮一帶敕建寺廟43座。
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莊內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彙萬總春之廟、水月奄、碧峰寺、鷲雲寺、鬥姥閣、廣元宮、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靈、法林寺、靈澤龍王法、西峪龍王廟、湧翠岩、上帝閣。
山莊西部兩座:穹覽寺、琳霄觀。山莊東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
其中,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廟,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務府管理;而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9座廟設8個管理機構由朝廷派駐喇嘛,京師理藩院管理並逐月按人數由理藩院發放餉銀,清正史文獻將這9座寺廟稱“外廟”,後俗稱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
久而久之,人們所稱外八廟實際上泛指避暑山莊外麵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所有廟宇,即東北部的12座和灤河的穹覽寺、琳霄觀,計14座廟。
皇帝敕建的寺廟,避暑山莊外部東、南有8座,從東而西依次是社稷壇、先農壇、開仁寺、關嶽廟、火神廟、尊經閣、文廟、城隍廟;獅子園兩座:山神廟、法林寺;獅子溝、上二道河子、河東各一座關帝廟,此13座廟都是經奏請皇帝批準,地方政權建設管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物古建專家一般將避暑山莊內外由皇帝敕建的這43座寺廟稱之為外八廟寺廟群。
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從外形上看,避暑山莊內建築無論是莊嚴肅穆的皇家宮殿,還是遊玩欣賞的亭、軒、榭、閣,一律采用青磚灰瓦,顯示出一種古樸自然的風格;而在其周圍建造的“外八廟”,則采用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用鎦金魚鱗瓦覆頂,遠遠望去,巍峨壯觀,金碧輝煌,一派富麗堂皇的景象,這與古樸典雅的避暑山莊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此,不難看出,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之良苦用心。我國當代著名詩人陳運和的詩《外八廟》正說明了這一點:
一個鮮明詩題加上外八首,
排成一組列隊走。
一座北京皇宮統轄外八廟,
站成一組景色秀。
從康熙一直到乾隆,
地處京師之外卻具格律的結構。
氣勢宏偉多抖擻,
造型獨特盡風流。
中國各族文化融合肩並肩,
漢同蒙藏藝術典型手牽手。
邁開團結統一的步伐前進,
佛事緊緊伴隨在避暑山莊的身邊背後。
多數寺院建築依山建造,在布局上運用了一些特殊手法。例如將軸線對稱式和自由式布局結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來解決平麵高差問題,疊置人工假山來增加空間趣味等。
在平麵比例關係上多次運用相似比例圖形和矩形的構圖,以獲得和諧感。特別是普寧寺的後半部布局是一組包括大乘閣、喇嘛塔、小型殿台等19座建築的群體,組成以建築物來體現的佛教“壇城”,運用象征手法表達出佛經上的天國世界,這種布局在中國建築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此外,外八廟中的主殿有好幾座采用多層樓閣建築的,如普寧寺大乘閣、安遠廟普度殿、須彌福壽之廟的妙高莊嚴殿、普樂寺旭光閣等,都是體形龐大的中空式建築,最高的大乘閣高達39米。
這些實例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運用合理的構架形式和木材幫拚方法建造高層木結構房屋的技術水平,在我國建築技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旁注]
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體係。藏傳佛教是以大乘佛教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與顯教傳承。雖然藏傳佛教中並沒有小乘佛教傳承,但是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遠的影響。
灤河鎮:位於承德市西郊,灤河鎮一帶迅速崛起,曆史上有“萬家煙井”之說。康熙當年所設承德州,治所在喀喇河屯,即今之灤河鎮。1778年,乾隆在喀喇河屯設灤平縣。
理藩院:是清朝統治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也負責處理對俄羅斯的外交事務。理藩院所轄,先後尚有內館、外館、蒙古學、唐古特學、托忒學、俄羅斯學,木蘭圍場、喇嘛印務處,則例館等機構。此外還派司員,筆帖式等常駐少數民族地方,處理特定事務,定期輪換。
亭、軒、榭、閣:其中,亭指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裏,是一種建築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軒指有窗的長廊或小屋等。榭指沒有房間的廟堂。閣指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承德避暑山莊 是我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始建於1703年,它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名園。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