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第一寺 —— 報國寺2(1 / 3)

峨眉第一寺 —— 報國寺2

名人足跡和楹聯使寺院增輝

在我國眾多名寺中,峨眉山報國寺的寺廟文化可謂獨樹一幟,特別是楹聯既數量龐大,又極具哲理性和藝術性,實為中外罕見。

在報國寺彌勒殿殿門上有一副對聯:

看他皤腹歡顏,卻原是菩薩化相;

願你清心滌慮,好去睹金頂祥光。

這副對聯的作者遍能法師是位高僧,他通經律,能詩詞,善書藝。上聯中的“他”即彌勒殿裏供著的彌勒佛。傳說五代時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所以聯文說他是“菩薩化相”。下聯則祝願遊人滌淨心中的愁煩,高高興興地登上金頂觀賞報國寺的吉祥之光“佛光”。

在彌勒殿左側有一座船形小亭名叫“花影”,是遊人品茗小憩的好地方。花影的亭柱上有一副對聯:

茶鼎夜烹千古雪;

花影晨動九天風。

此聯出自元代詩人黃鎮成《遊峨》一詩:

峨眉樓閣現虛空,

玉宇高寒上界同。

茶鼎夜烹千古雪,

花幡晨動九天風。

雲連太白開中夏,

日繞重圓宅大雄。

師去想無登涉遠,

隻應飛錫驗神通。

後來書畫大師劉雲泉先生書寫此聯時,將原詩中的“花幡”改為了“花影”,與此亭的名稱相切。雖一字之變,卻使上下聯的意義更諧和,意境更完美,格調更高雅。

花影亭旁是花環溪繞的暖閣“五香軒”。佛經《瓔珞經》說:五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和解脫智見香等五份清香。

還有一種說法是,佛教密宗在築壇講經的時候,要將檀香、沉香、丁香、鬱金香和龍腦香等五種名貴的香料,埋藏在壇台的地下,以表示佛地的莊嚴。

在五香軒的門楣上有一副對聯:

我奉雪山為贈品;

君收雲海作詩聲。

聯文作者趙熙是清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和江西道監察禦史。趙熙擅長詩詞書畫,生前寓居峨眉山中長達21年之久,有《峨眉詩草》等傳世。

1936年,趙熙陪同他的詩社摯友廈門大學文學院的教授陳石遺暢遊峨眉。在遊覽峨眉山途中,兩人相互唱和,成詩多首。上聯以“雪山為贈品”贈給詩友陳石遺,以示感情的真摯和聖潔。後來,陳石遺曾用《長歌行》一首贈趙熙,所以趙熙就用了下聯“君收雲海作詩聲”回敬這位詩友。

在彌勒殿之後的大雄殿殿門正中有副對聯:

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風獅子吼;

菩薩開覺路,千年花雨象王宮。

這一副對聯中的“秋月”引用了唐代詩人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輪秋”的意境。

在古漢語中“五”和“午”是相通的,五夜即午夜。獅子吼比喻佛音洪亮,聲震寰宇。

據禪宗正式燈錄《傳燈錄》記載: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後來佛門弟子以此比喻佛音。

“覺路”就是佛經中說的正覺之路和菩提之道。“花雨”是佛語“雨曼陀羅華”的略語。佛經《法華經·序品》說,佛祖講經時,天空中就會降落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等五彩繽紛的花兒散落在佛和眾弟子身上。“象王宮”中的“象王”指的是“普賢菩薩道場”,是對佛的尊稱。

這副聯的大意是說:萬籟俱寂的深夜,峨眉山月銀光四溢,風濤陣陣,好像是佛祖發出的宏大聲音,講得頭頭是道,妙不可言。

在大雄殿右邊的,是報國寺僧人的食堂五觀堂。五觀堂門前有副對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