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普及活動指導 1.
科普活動的概念和作用
科普活動的概念
科普是科學技術普及的簡稱,是指采用人們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科學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多種流通渠道和信息傳播媒體,不失時機地廣泛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之中,才能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
科普活動的主要功能
通過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使公眾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具有運用科學態度和方法判斷及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並具備求真唯實的科學世界觀。
科普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大力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具體來說,科普工作有如下作用:
1.普及科學常識,指導人們生活
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麻煩可以通過科普學到的知識去解釋、去解決,了解來龍去脈可以幫助人們規避麻煩。
2.滿足人類求知欲
人是充滿求知欲的動物,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是心存向往,科普來滿足大家求知的心,就如同看動作片追求刺激是一個道理。
3.激發具有科學研究興趣的人從事科學研究
科普往往是學生、科技工作者學習理工專業,從事科學研究的起點,是科普激發了他們投身科學事業的熱情和願望。
發明創造的含義和技法
發明創造的含義
發明創造是指運用現有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首創出先進、新穎、獨特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事物及方法,來有效地解決某一實際需要。因此科學上的發現,技術上的創新以及文學和藝術創作,在廣義上都屬於發明創造活動。
發明創造不同於科學發現,但彼此存在密切的聯係。曆史上人們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方式,通過探索、研究、發現、表達、記錄、信息傳遞交流,製作成為口頭信息、書麵信息、塗鴉圖案、實物產品、科學技術理論、規律揭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隱含的人類未知原理等,製作成為可以供生存、生活、生產、交流、信息交換且具備相當程度的科技含量與人類智慧結晶的產品。我們將其稱之為創造。
所有的創造開端,都是為了造福人類的科學技術活動。
發明創造的技法
所謂技法就是技巧和方法。技巧是人們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有助於減少嚐試與錯誤的任意性,節約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提高解決問題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