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劇本中所寫的內容,並不都是創作人員們所熟悉的,因此必須閱讀一些與劇本中有關的資料。根據劇作的需要進行參觀訪向或是深入生活,做實地考察和體驗。請作者介紹創作意圖、生活素材、劇本構思、人物設想等。之後聚集到一起,在導演的掌握下,對劇本進行分析工作。研究劇本中的主題思想、主要事件、貫串動作、矛盾衝突,進一步對劇本加深理解。
當演員們對全劇有個全麵的分析和理解之後,演員們再一次根據所扮演的人物去做準備。演員以劇本所提供的基本內容為依據,對劇本做具體、細致的設想。例如:時代背景、家庭曆史、人物小傳、人物關係、形象特色、性格特征、語言特色、人物貫串動作等。然後,再由導演召集全體演員進行交流,從而使全組演員對每一個人物有較詳細的了解,相互溝通,同時又幫助扮演者進一步掌握住角色的準確性。
導演談藝術構思是案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導演要向全體創作人員講解導演對這個戲的理解與解釋。談出這個戲的時代背景、主題、主題思想、矛盾衝突、主要事件、全劇貫串動作、全劇高潮、人物設想、演出風格、藝術處理。同時,還要向演員和舞台工作各部門提出創作上的要求。
3.對詞
台詞是作者筆下人物的語言。對詞不是背詞。對詞,是演員把作者筆下的人物語言,通過理解和體驗,變為自己要說的話,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心理活動和行為動作去說。通過與對手不斷地練習,逐步掌握人物的語言特征和動作。
對詞的過程又是對人物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進一步分析與理解的過程。越是理解分析得深透,越是能說出台詞中的含意和表達出準確的思想感。因此,對詞,是為排戲打好基礎。
演員在對詞的過程中,導演與舞美設計者共同研究布景設計圖和人物服裝設計圖。確定之後,導演便在布景、模型和平麵圖中設計舞台。同時考慮排演細節問題。舞台技術管理和裝置部門,按照設計圖和平麵圖的要求在排演場裏搭好代用景,擺好代用道具和演員穿上代用服裝,這時,導演才能開始排戲。
4.排戲
由於每個導演的方法和習慣不盡相同,所以排演方法也不完全一樣。不論方法怎樣,目的主要是排人物,就是導演啟發、誘導演員在作者所提供的規定情景中,根據每幕戲的劇情發展,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內心活動,使所扮演的人物活起來,行動起來。
排戲,也就是導演自己對劇本和人物的理解和藝術構思,通過舞台形象,使之具體化、立體化和形象化。通過排演該強調什麼、削弱什麼、渲染什麼、烘托什麼,排出劇中所需要的氣氛、衝突、節奏、高潮和意境,從而有力地揭示主題,表達主題思想,完成全劇演出的最高任務。
5.連排
導演每排完一幕或兩幕戲之後,需要進行幾次小的連排。待整個戲排完後,便進行幾次全劇連排。導演在連排過程中去發現問題,以便進行調整和修改。戲劇是綜合藝術,當連排階段完成後,便轉入舞台上進行各種藝術的綜合。
6.舞台合成
舞台合成是指布景、燈光、化妝、服裝、道具、效果、音樂等舞台各部門的配合工作。舞台合成,也是導演在舞台上對戲和舞台美術各部門進行最後一次加工、修改和調整的一項工作。
舞台合成的目的和任務,就是根據劇本內容,在導演的統一的藝術構思下,按照舞台美術設計的意圖,將各種藝術手段配合為自然的、諧調的、完整的、熟練的統一體,從而達到演出的要求。
7.彩排演出
經過舞台合成之後,在正式公演之前所進行一次或兩次試驗性演出,叫彩排。彩排,也是對導演工作、演員表演、舞台各部門工作的檢驗。一般情況不會有太大的改動,隻是彌補些小小的漏洞,便可進行正式公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