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比賽指導 2.
表演的演員妝容
化妝前注意事項
1.熟悉角色的身份
化妝時,演員要根據劇本提出的主題、內容、時代、背景、人物特征和性格,根據角色的身份來畫,切忌按個人興趣打扮。
2.化妝的程度
演員演戲活動在舞台上,和觀眾有一定的距離,為了幫助觀眾看清演員臉上的表情,化妝時比生活妝要有一定的誇張。戲劇是綜合藝術,是由導演、演員、布景、燈光和服裝等方麵配合起來的。布景與服裝的色彩直接影響到演員臉部色彩的深淺與明暗,而且燈光還有一種漂白作用。所以,日光下和弱光下妝要畫得淡一些,強光下妝要畫得濃一些。
3.熟悉演員的臉型
舞台人物造型是以演員臉型為基礎,把不符合劇中人物的部分加以掩蓋,把不夠的地方加以強調、突出,以達到劇中人物的需要。
4.了解骨骼和肌肉
人體頭部骨骼是由頭蓋骨和顏麵骨組成,它是整個頭型的基礎。在臉部有8個最高點(額骨節節、眉骨節節、顴骨節節、下頜骨節節等),這8個點的地位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臉型。肌肉的鬆弛、消瘦或豐滿,直接影響臉型與表情。所以,化妝前一定要觀察好這幾個點的地位和骨骼與肌肉的相連關係。
化妝劇種的要求
1.現代戲曲妝
與話劇化妝接近,但由於戲曲表現的程式化和風格化誇張的成分較大,因此舞台上的化妝也要相應地誇張。
2.曆史劇妝
曆史劇化妝因地方劇種的傳統化妝不同而異,它們都有一定的表現程式和誇張的、有象征性的固定臉譜。
3.話劇妝
要求真實,它不像戲曲妝那樣誇張,但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塑造和色彩的使用應與該劇的主題、風格和題材相協調。同時,使觀眾能看清舞台上演員五官的表現。
4.歌舞妝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有浪漫主義色彩,所以妝化得要美,要與鮮豔的服裝配合好。
5.歌劇妝
與話劇妝相近,但因它以唱的表現形式為主,所以要注意適當地誇張,嘴要畫得小一些。
曲藝、雜技化妝以淡妝為主,要求顏色鮮豔、漂亮。
化妝的步驟
1.準備物品
化妝盒:文具盒、文藝盒均可,也可以把油彩擠到一塊瓷磚上或玻璃板上使用。
油彩:一般常用的有大紅、朱紅、黑、藍、黃、白等各種型號的顏色。
化妝筆:兩三支即夠用,市麵上有賣。也可用小毛筆、紙筆、眉筆等代替。
擦臉油:凡士林、動物油、植物油均可。
撲粉:定妝用。
粉刷:軟一些的羊毛刷、排筆、棉花都可用。
膠水:有專門粘胡子用的膠水,也可用鬆香泡在酒精中製成。
2.化妝過程
洗臉:演員先把臉洗幹淨。男同誌把胡子刮掉。
塗底油:用手指或手掌將上妝油拍好塗勻,但不宜過多。
拍底色:先把配好的底色放在手上調好,然後用右手指沾上調好的油彩點到臉上輕輕拍勻,拍薄。在耳朵、脖子附近地方,要慢慢過渡。不能拍得太厚,否則就有死板感。如底色深,耳朵和手、脖都要拍到。
拍頰紅:一般拍在婦女擦胭脂的地方。頰紅的邊緣和底色接合要自然。常用的頰紅是大紅加一點朱紅,或加一些底色。
鼻側影:一般畫鼻側影的色彩是藍加紅、黑加紅或棕加紅,但都要偏紅些。
眼:畫眼邊用黑色、深藍色或深棕色。畫出形之後,上下眼瞼處可用棕紅色接邊,慢慢地揉上去,內外眼角都要分開,內眼角可以點彩紅,外眼角可以畫淡黃色。
眉毛:眉毛一般為黑色,先用紅顏色打底,範圍要大一些,然後用深棕色畫第二道,範圍縮小些,最後用黑色畫出重點,勾出後形。眉毛的前1/3處的下部要畫重一些,上邊和左右兩頭要柔和一些,這樣畫出來的眉毛主體感較強,同時也自然。
嘴:一般大紅中加少量棕色,有時加一點底色,畫時先從上唇中向左畫,然後再向右畫。上唇比下唇顏色要深一些,下唇顏色可略加一點淺色,嘴角處可用深紅勾出輪廓。
全麵調整:整個妝畫完之後,化妝師要站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對演員的化妝全麵地看一看,太重的地方減弱,不夠的地方加強一些,人中和鼻翼處可以勾一些紅線使輪廓更為清楚。
定妝修妝:撲粉是關鍵的一關,粉撲得不好,往往前功盡棄。撲粉時,先用粉撲蘸上粉,撲在臉上有油彩的地方,然後用毛刷把浮粉輕輕彈掉。一般用的粉遮蓋力比較強,撲完後可用濕毛巾輕輕把臉按一遍,再用深色線條筆,把眉、眼輕輕描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