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比賽活動指導 1.
書法的定義和種類
書法的定義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上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從狹義上來說,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書法是以文房四寶為工具來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麵。借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第二,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麵。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拚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第三,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係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
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於書法中如何表現“神、氣、骨、肉、血”等範疇的理論,關於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論、品評論等,都是有著自身的體係的。
第四,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和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關係。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布局,包括字間關係、行間關係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幹、枯、濕的處理。
書法的種類
1.甲骨文
中國書法的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陝西、河南、山東的仰韶文化遺址裏,我們可以從那些刻畫於彩陶器、甲子表、殘玉版、商甲骨表麵的各種花紋、符號中看到其最早的表現。但是,據現有資料分析,殷商之前的這些文物上的圖案符號尚不具備書法的要素。
隻有到了殷商的甲骨文,用筆、結字和章法這三要素全具備之際,才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書法。甲骨文刻在龜甲、獸骨和人骨上,大都是經過先寫後刻的過程。
從書法角度看,甲骨文大體分兩類:一類筆畫粗壯雄渾;一類筆畫細瘦挺拔。因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骨甲上的,刻刀有鈍有利,骨質也有堅硬鬆軟之別,所以刻的筆畫就有粗細方圓不同。再者,刀刻的筆畫多為方折,交叉處往往剝落嚴重。這就形成了甲骨文鮮明的特點,也給後世的書法和篆刻提供了用筆、用刀的寶貴經驗。甲骨文大小不一,但均衡、對稱、穩定、自然。就章法而論,盡管骨甲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每片文字都因材而異,布局合理,顯露出古樸的情趣。尤其寶貴的是,遺址中發現的殷人用墨、殊寫在玉片、陶片、獸骨上的筆跡,起筆粗圓,形似點漆,自然藏鋒;轉折圓潤,住筆尖細,如橫針、懸針。這些都給後世書法的變革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2.金銘文
周朝初年所用的金文從筆畫到結構還都跟殷甲骨文相似。昭王以後,西周金文日漸成熟。代表作有昭王《宗周鍾》、恭王《牆盤》等。此時金文書法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由蝌蚪尾巴形狀漸變圓潤,起筆、轉換、收筆也多為圓筆;結體比周初金文更平正、更緊密、更穩定,也更有規律;章法方麵,開始注意到縱橫的字距和行距,帶界格的銘文章法更為嚴整,而字距、行距較大的則顯得十分疏朗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