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

編者語

盡管距2015年尚有時日,“一劇兩星”效應已經顯現。主營業務利潤減少,幾大電視劇公司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重心轉移、商業模式重組。

電影是現今行業的“動力火車”,華策、新文化、新麗等電視劇公司不約而同搭上了這趟專列。本期人物趙寶剛是近期投奔電影怒海的電視劇大導,同樣對電影市場寄予厚望的還有轉戰大銀幕的電視劇名導高希希。

票房是碩大蛋糕,植入、衍生及互動收入也都具備想象空間。200億到500億元的市場誘惑,讓昔日的“風險挑戰”變成了今天的“機遇乍現”。新文化董事長楊震華很自信,“作為上市公司,應該有分到幾十個億的決心。”

“一劇兩星”隻是盛世狂歡煙火的引線。坐擁全球最大的市場,文化產業扶持力度與日俱增,互聯網生活方式同時變更著受眾的內容消費軌跡——影視公司的業務轉型或主動或倒逼。如果說“影視不分家”讓電視劇公司的“變陣”合情合理,圍繞IP(知識產權)進行的一係列布局則讓人仍有點雲裏霧裏。以IP為核心,打通產業鏈拓展多元化泛娛樂形態的圖景美妙。但對IP資源的持續開發和品牌運營,國內有經驗、有章法的公司並不多見。

綜藝節目,是另一塊未被深耕的沃土。《女神的新衣》是華錄百納進軍綜藝節目的成功案例。在互聯網思維、產品經理思維濫觴的當下,這家老牌電視劇公司全新思維落地的本質是用戶體驗的晉級。從消費者角度研發產品、提供服務,不斷升級用戶體驗、引導消費理念,以此獲得企業不斷進化的核心競爭力,是永不過時的商業定律。

這個行當裏“變陣”正當時的還有電影公司華誼和光線,遊戲、綜藝節目、互聯網、文化地產等的多元化布局讓它們的傳媒娛樂集團化身影若隱若現。

三“屏”(電腦屏、電視屏、手機屏)融合的時代,觀眾、用戶、消費者的體驗已經進入新階段。在今年BIRTV台長論壇上,與會嘉賓的發言充分體現了對《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的領會。大洋彼岸老默多克收購時代華納的故事亦是國際媒體集團探尋持續發展的博弈之戰。

轉型、重組,將是一段時期內行業的熱門話題。挑戰與機遇並存,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