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大拜年——新春風俗 6.
初九拜天公與初十忌搬石
我國古人認為,“九”在數目中表示多數,最多、最大,因此在正月初九這天,人們稱它為“天日”。傳說,這天是玉皇大帝生日,必須隆重慶祝。
“九”與“酒”諧音,九不離酒。因此,各家各戶都要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
“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
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這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
舊時這天,人們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4時,都可以聽到鞭炮聲。
祭拜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係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麵另設“下桌”。
“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神座,象征天公的寶座。前麵中央為香爐,爐前有紮紅紙麵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台,其後排列五果,即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還有六齋,即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綠豆等,以祭祀玉皇大帝。
下桌供奉五牲,即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還有花生仁、米棗、糕仔等甜料和紅龜粿,即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征人之長壽,用這些物品以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或倒垃圾,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
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九這天,婦女還要準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以求天公賜福。
福建和台灣省的民眾在正月初九這天,一家老小,齋戒沐浴,上香行禮,祭拜誦經,有的地方還唱戲娛神。
正月初九,是福建人拜天公、大過年的日子。這一天淩晨的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祭拜儀式過後,大家要吃一頓豐富的年餐,以示團圓、吉祥。
大年初九淩晨,成千上萬的燒豬和雞、鴨,將是祭拜天公的主要祭品,以祈求新春大吉大利。天公誕的祭拜儀式,是從大年初八深夜開始,一直持續到初九淩晨。
燒豬,是孝敬天公的重點祭品之一,一些經濟不錯的家庭,甚至訂購大燒豬供拜,而普通的家庭也以小金豬或燒肉祭拜,以祈求天公帶來好運。祭拜天公的祭品,還包括雞鴨、水果、香燭、香燭、龍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