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變局中拯救你的資產
博客
作者:吳曉波
未來的每一個企業,我們所提供的每一項服務,每一個消費都可以被打包成一個證券產品在市場上銷售,這是最大的一個變化。
沒有太好,也沒有太壞
從去年開始,很多60、70後的朋友會和我見麵,問我:“曉波,你發覺沒有,最近一兩年這個世界好像變得非常陌生,我們原來熟悉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在改變,甚至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消費者也在瞬間變得非常模糊。
今年4月,國務院秘書局給我打電話,說月中的時候李總理要開一個一季度的經濟學習座談會,總理點了10個人,其中有我的名字。於是,我就去了中南海。在國務院第一會議室,我是第6個發言的,在我前麵發言的5個人,是中國非常好的宏觀經濟學家。5個宏觀經濟學家向總理彙報了一個多小時,總理的臉色從非常好變成非常難看。因為這5個人和總理說,2015年一季度是2009年以後經濟形勢最差的時間,進入到一個新的低點。
總理手上沒有很多牌可以打,就兩張牌:一張叫貨幣牌,一張叫信貸牌。貨幣牌還可以打嗎?已經不能打了,因為都被上一任總理打完了。李總理隻有一個辦法:信貸政策。把各位口袋裏的錢全部逼出來,逼到哪裏去呢?中國有兩個非常大的泡沫市場,一個叫資本市場,一個叫不動產市場。所以,這一輪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和複蘇以及資本市場的複蘇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的。
除了北上廣以外,各個地方的限購限貸政策逐漸取消,不動產開始複蘇。從去年10月1日開始,證監會公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允許上市公司跨行業並購,不需要審批。所以,去年四季度以後,資本市場瘋了一樣的漲,就是靠大規模跨行業並購的題材。
在北京做了一個新的資本市場,叫新三板,如今上市公司已經超過深滬兩市總和。隨後,上海馬上要開新興戰略板。當所有錢都跑到馬路上以後,朝野對賭。賭什麼呢?賭政府在實體經濟轉型完成之前,不敢讓泡沫破滅。政府賭什麼呢?賭各位花100萬元買股票,當它變成200萬元的時候,你一定不敢拿200萬元再去炒股。你會拿120萬元炒股,還有80萬元買房子、吃小龍蝦、旅遊。當你幹這些事情的時候,實體經濟就複蘇了。
到今年5月,資本市場瘋掉了,我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叫《瘋了》。為什麼瘋了?股票到4000多點的時候,我和美國股市做了一個對比。美國有個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大規模蒸發了幾萬億美元的資產,納斯達克泡沫破滅的時候,美國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到了天花板,40倍,當我寫《瘋了》的時候,新三板87倍,創業板133倍。
6月初股市5100多點的時候開始往下走,跌到7月8日,我到北京參加柳傳誌的一個發布會。到了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我看來了一堆人,中國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到了,很多的一線的企業家,馬雲、王健林也都到了。人人都在圍著說,股票會不會跌到2000點?幾個老總一直問我,曉波,你怎麼看今天的資本市場?
會開了一半,我說我要回去寫稿子。我寫的稿子叫《別慌》,為什麼別慌?我這幾天在全國各地跑企業,看到的情況是什麼呢?中國很多實體企業的老板都在想怎麼轉型,80後、90後都在談怎麼樣創業,馬路上到處看到腳手架,一二季度經濟沒有好到哪裏去,但是也沒有壞到哪裏去。資本市場怎麼可能崩掉呢?
未來幾年中國的錢並不很難賺
為什麼我們會對宏觀經濟有這樣的一些判斷,這些判斷都來自一線。我們每天去看企業,每天去看一些區域經濟的發展,每天去看一個城市的不動產價格的發展,看這個城市的廠房租金怎麼樣,你看到的實際情況和你的財富有關係。這是我們今天麵臨的一個情況。
我並不認為在未來的幾年內,在中國賺錢很會難。未來幾年內,中國仍然是全球表現最好的經濟體之一,我們隻是自己和自己比很困難。1978年到2014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長9.7%,現在已經到了7%左右,連續降低,而且這會是新常態。如果從產業角度來看,過去36年來發生了什麼?錢在什麼地方?36年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行業賺到不同的錢,中國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就像南京的長江一樣曲曲折折。
過往的一個從無到有,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一個投機、冒險為主的時代結束了,未來的都是“新”。今天中國所有做製造業的老板,整天惶惶不可終日,規模越大越麻煩。三年前人人討論萬達模式,不久前,萬達百貨宣布34家被關掉,你能想象三年前大家都在學萬達模式,現在萬達模式卻老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