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
莊嚴肅穆的顏體,染上墨漆的石關,陰泣哀怨的鬼叫更是不絕於耳。
往來不絕的陰魂,秩序默契的鬼使,泛黑螺旋的黑氣扭曲了天地間。
手持利器的守將,冰冷無情的目光,濃如血滴的殺氣鎮壓不甘怨憤。
若水癡癡的望著眼前高聳的關口,久久不得話言,就若之前剛見到牛頭馬麵時一般,整個人都已經呆滯了。
整段陰陽路走來,若水的大腦如同水與泥狠狠的攪拌過一般沉重。
這做人還真是脆弱,說不活就不活了,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
不過,雖然走在了無數人的前頭,但若水心中卻並不悲傷。
沒錯,不悲傷。
少年時的孤兒,仙逝的撫養者,又無戀人情素,口中的死黨更是一群狐朋狗友。
若水於世間當真稱得上是生無可戀。
但為什麼懵逼,呆滯?
你若是與若水一樣的死法,你也一樣,甚至更是不如。
若水望了望自己的下體,歎了口氣,當真是群狐朋狗友。
若水搖了搖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拋在腦後不去想它,讓自己冷靜冷靜。
不過,剛冷靜下來的若水,隨即便被眼前門關的匾額所吸引。
一鉤一點,豐腴雄厚,氣勢恢弘,惹人肅穆。
一撇一捺,骨力遒勁,氣概凜然,鐵血非常。
“好。”觀此,若水不由喝了聲好。
大家,當真是書法大家,當真是點點筆墨皆學問。
“老頭子看到這塊匾怕是扣也要扣下來吧。”深知老頭子脾性的若水不由的打趣起老頭子。
若水口中的老頭子便是撫養起若水的人。
本為江南水鄉上一座小村裏一座孤兒院院長,雖然這座孤兒院隻有若水與老頭子兩人,孤兒院更是早已名不副實,不過也算溫馨。
村裏不斷外出打工創業的年輕人,外調各職務的官員,各種外流的人口使得本來五髒俱全的麻雀,如今已經隻剩空殼。
老頭子早以厭倦城市的嘈雜,而村郊的清靜宜人,哪裏是城市比得上的。
老頭子名為謝明,身為百歲老人的他,曾經更是有著進士的榮耀。
中舉時的老頭子自然意氣風發,瀟灑非常。
隻可惜學富五車的老頭子卻如不孕不育一般,懷才不遇,自吞起筆墨。
清廷的漢人晉升之路實在太難,堂堂進士出身,在京都連個官職都混不上,靠著街邊賣字畫度日。
刹那芳華,三載瞬過。
心灰意冷的老頭子,一股腦的回來的自己的老家,與深山中結草廬,自耕自足起來。
白日農耕修書,午時花卉習字,夜間清修盞茶。
時光匆匆,從不等人,一晃眼間,也近百年。
無憂無慮的生活,心靜瀟灑的心境,使得老頭子很輕鬆的突破了百歲高齡。
自然,年過百歲有哪來精力再去農耕。
正好政府邀請老頭子搬到山下,接任孤兒院院長一職。
因為沒有子孫,老頭子便欣然接受了。
畢竟,孤兒院是教育花骨朵的地方,對於老頭子也是自己桃李授藝,流傳衣缽的機會。
而國家對於德藝雙馨的老頭子,還是很放心的。
說來也巧,下山的老頭子準備去接任自己的孤兒院時,在河邊撿到了棄嬰若水,而老頭子看到若水時不由的糟心起來。
為什麼?
棄嬰代表什麼?
看透的老頭子也不管那黑暗的社會風氣,心善的捧起若水,將其抱入自己的孤兒院中,成為了孤兒院第一位成員,雖然也是最後一位。
並根據《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欲道,起了若水一名。
跟隨老頭子長大的若水,因為村裏沒有同齡人,在老頭子去世之前,他都是與老頭子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