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貞觀年間,房玄齡為相十數載,深得朝臣愛戴,已然成為公認的大唐股肱。
他的女兒乃韓王妃子,兒子房遺愛尚了高陽公主,顯貴之極,然而他卻低調之極,不敢在人前炫耀,貞觀十八年,聖上第一次親征遼東,他和褚遂良是拒絕的,但最終還是讓長孫無忌隨聖駕出征,自己留守京城。
李治和李泰爭奪嫡位皇儲之時,房遺愛和柴令武差點深陷其中,若非房玄齡從中阻撓,這兩個小子說不定早已被流放了。
如今他病重,擔心的卻仍舊是征遼之事。
李世民親自到府上來探望他,派名醫劉神威為其治療,甚至每日供給禦膳,讓這位老臣跟自己吃一樣的夥食,房玄齡自是感動不已。
在他的心中,李世民仍舊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主秦王,哪怕身體不堪,卻仍舊野心勃勃,想要看到大唐征服四海八荒,他也一如既往的想要替李世民看守著後院,處理諸多麻煩,收拾爛攤子擦屁股。
可他終究還是老了。
李世民看著病榻上的房玄齡,不由傷感大哭,房玄齡卻對他說:“如今天下太平,隻是聖上接連東討高句麗,此乃國之隱患,聖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若我知而不言,隻怕會含恨而死啊...”
李世民感動萬千,對陪同在一旁的高陽公主說:“他都已經並未將死了,還能擔憂著我的國家,又有哪個臣子如他這般...”說完不由落淚。
回到宮中,李世民遂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封為中散大夫,讓他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兩個兒子人前顯貴。
非但如此,李世民在朝堂上說起這事,群臣不由感動肺腑,不過他想起徐真為自己建造洞天福地之時,又連忙讓徐真從劍南道趕回來,希望徐真能夠想想辦法,讓房玄齡多活個一年半載。
袁天罡知曉了這消息之後,連忙回報到李治這處,李治心裏也是很不舒服,這房玄齡雖然是太子少師,然而並不看好李治,雖然同樣盡心輔佐,但李治很清楚,在房玄齡的心中,太子另有其人,房玄齡從來沒看得起過他李治!
袁天罡早已將蘇元朗和李淳風建造的洞天福地摸了個清楚,與其說是二人之功,不如說全憑徐真的奇思妙想。
若真讓徐真從劍南道趕回來,又想出什麼法子來,房玄齡估計真的能再延壽個一年半年咧!
這本是好事一樁,然而慕容寒竹見不得徐真勢大,遂給李治獻上了一條毒計!
房玄齡是死定了,但他的死,必須要死得有價值,而這個價值,又必須是李治的價值!
李治雖然怯懦,但並不是蠢人,他也知道李世民栽培徐真,實在為李治繼位打造強大的軍中班底,可對於李治來說,掌控軍權是必須的,但那個人就不一定是徐真了!
於是第二天,李治到宮中請安,不免一番感歎,對房玄齡感激涕零,多頌揚老相公之功德,而後向聖上表態,希望能夠親自監督禦膳房,每日給房玄齡供給禦膳。
李世民不由欣慰萬分,覺得這個兒子終於是懂事了,想起李承乾和李泰,心裏不免糾結,他本來就是想要極力培養李承乾,連李治這般的懦弱性子,如今都有了一國之君的氣魄,他李承乾怎麼就這麼心急啊!
念及此處,李世民突然開心不起來,草草將李治送了出去。
李治知道父親的心意,直到如今,父親都還是念著李承乾和李泰,他不免心裏積鬱,但想起即將要做的事情,又興奮了起來,連忙回到宮中,讓慕容寒竹親自督促禦膳房的工作。
國之棟梁瀕臨彌留,朝堂之上陰霾籠罩,徐真也是輕歎不已,這聖上就如六月的天氣,怎地說變就變,一會將他打發到劍南道來砍樹,一會又要他回去當神醫,沒事就給你升官,有事就隨便流放你出去,好給他立威,徐真覺得真的不能跟李世民愉快的玩耍了。
不過他還是立即就啟程回長安,可沒想到的是,房玄齡終究還是沒能等到徐真這個大神醫。
貞觀二十二年七月的一天,跟隨了李世民三十二年的一代名相,終究是逃不過天命的拘拿,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
聖上為之廢朝三日,追贈為太尉,諡號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供奉於淩煙閣。
徐真入宮麵聖,李世民似乎老了許多,好像失去了支柱一般,然而徐真卻感受得到李世民眼中的異色,那不是悲傷,而是憤怒!
“徐真,我要你暗中查一下,房相到底是怎麼死的!”
當徐真聽到李世民這句話的時候,他都有些蒙了,這房玄齡不是病死的麼?還需要查什麼?難不成聖上想要借機清洗朝中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