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泉蓋蘇文偷襲後軍(2 / 2)

楊萬春收縮兵線,退回安市城內,死守城牆缺口,依仗著缺口險要,負隅頑抗,雙方死傷慘重,城下堆滿了屍體!

李世民帶領長孫無忌等一幹重臣親臨戰場,於後方擂鼓助陣,唐軍士氣大振,終於殺入了城中!

“誓死不退!”

楊萬春暴喝一聲,身邊親兵齊聲大呼,城中民眾熱血被點燃,紛紛舉起粗陋不堪的武器,湧向了缺口,意圖用自己的性命和屍體,堵住唐軍的道路!

大唐軍律軍紀嚴明,又自詡仁義王師,沿途都未曾騷擾過平民,如今卻殺紅了眼,見得一群群饑民如潮水一般湧來,根本就無暇考慮,舉起手中兵刃就展開了大屠殺!

這些饑民早已是強弩之末,瀕臨彌留,有氣無力,拚著最後一口氣衝上來,卻被唐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殺出一條血路來。

眼看著就要擴大缺口,將攻打了兩個多月的安市城拿下之時,城北突然一聲炮響,一股鐵流轟隆隆撼動大地,將唐軍的尾巴給截斷!

“是泉蓋蘇文的親軍!”

李勣雙眸怒睜,這一支乃甲騎具裝,雖然裝備的是前隋的舊鎧甲,可都是貨真價實的重騎兵,人馬盡皆披甲,長槍如雲,如鋼鐵洪流一般衝散了唐軍後方的陣型,完全呈現碾壓之勢!

若不及時撤退,前軍可就要全部死在城中了!

然而僵持攻打的兩個多月,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蕩平安市城,徐真又如何肯退,麾下諸多虎將一個個殺得刀刃滾燙,唐軍氣勢如虹,根本就沒有察覺到後方的危機!

李世民於後方高地擂鼓助陣,見得泉蓋蘇文的甲騎具裝猝然殺來,心頭也是緊張起來。

重甲騎雖然霸道蠻橫,然速度受到極大的牽製,而且需要消耗極大的財力,並不如輕騎那般靈動和低廉,是故大唐重騎並不多,也不會帶上戰場,眼看著就要拿下安市城,突然殺出一隊甲騎具裝來,也是讓唐軍措手不及。

好在李世民也是見慣了沙場之人,連忙命牛進達和長孫無忌領兵衝鋒,阻擋對方的衝勢,聖上這段時間鬱鬱寡歡,正沒處發泄,抽出雙刀來,座下神駒嘶吼踏蹄,如風一般領兵衝殺而出!

他心裏已然憤怒到了極點,不是因為泉蓋蘇文的親軍重騎突然殺出,而是因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張亮毫無作為,兵臨建安城下,卻無法牽製敵人的兵力!

此時也來不及思量這許多,李世民親自領兵,諸將士又豈敢不赴死,唐軍大營可謂傾巢而出,甲騎具裝吃不住唐軍的衝擊,隻能趁勢退入安市城,一路踐踏,更是將徐真和李勣的前軍給驅逐出了安市城!

有了泉蓋蘇文的支援,唐軍也無可奈何,隻能飲恨撤回大營。

楊萬春不喜反怒,唐軍一路高歌猛進,接連攻克七八座城池,泉蓋蘇文卻無動於衷,明知安市城乃高句麗命門咽喉,卻不派兵來救,如今雙方僵持不下,兩敗俱傷,泉蓋蘇文的兵馬卻來了,而且還是精銳盡出!

在楊萬春的眼中,泉蓋蘇文此時發兵,不是為了救難,而是為了趁火打劫,順勢將安市城拿下來!

果不其然,重騎兵入了城之後,第一時間將楊萬春控製了起來,軍事但又不服者,一律格殺勿論,一時間人頭滾滾,唐軍沒能殺死的軍士,卻死在了同胞的刀劍之下!

楊萬春痛心疾首又怒不可遏,然而卻又無可奈何,安市城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其手下兵馬也被打得七零八落,與其被唐軍攻陷,還不如落入泉蓋蘇文之手,為了軍民的生存,他隻能出麵維持,將軍士們的反抗都壓製了下來,安市城由是平定下來。

唐軍這邊損失不可謂不大,原本攻城就是破釜沉舟,又被甲騎具裝一番衝擊,損兵折將不說,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是極為沉重。

身為此次行動的提議者,徐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長孫無忌趁機彈劾徐真,好在李勣出於愛護之心,替徐真分辨,據理力爭,才將長孫無忌的氣焰給壓了下去。

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又豈會看不透其中關節,說來道去,錯並不在於徐真,而在於張亮無法牽製建安城的敵人!

聖上大發雷霆,當即罷免了張亮行軍大總管的職務,海路大軍放棄進攻建安城,原路返回,而陸路大軍在堅持了半個月之後,終於開始撤退。

(注:高仙芝是個男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