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禦駕親征攻城略地(1 / 2)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勣回了府之後,心裏也有所顧慮,雖然當今聖上賢明,但也架不住佞臣整日挑唆,否則也不會有張蘊古的錯案,人非聖賢,聖上也是有血有肉,也正因此,他李勣才明哲保身,凡事恭謙低調。

然而今日之事,他確實有些衝動,這是十幾年來從未有過之事,或許他真的將徐真當成了自己的得意門生,見不得徐真被張君乂這樣的小人折辱吧。

攤開詔令一看,李勣不由苦笑,果真如他所料,聖上派了張君乂前來,並非為了增援,而是帶來命令,讓前線按兵不動,等待大軍彙合之後,再攻打遼東城!

好在自己揣測得聖意,否則哪怕真將遼東城打了下來,估計也討不到聖上的歡心了。

對於徐真之事,他並不需要太多詢問,就能夠得出事情的真相來,見徐真主動上門請罪,他也是很欣慰,總算沒有白費自己替徐真出頭。

以張君乂這等性格,今日之事必定會傳到聖上的耳中,如此一來,他也有些擔心聖上會對自己產生不必要的猜忌。

果不其然,過得六七日,六軍浩浩蕩蕩而來,聖駕親臨遼東城下督戰,第一時間召見了前線的將領們,對牛進達等數名行軍總管多有褒獎撫慰,獨獨不提李勣和徐真之名。

徐真難免失望,人都說君心難測,想來也是如此,這一路攻城拔寨,徐真本部人馬可謂屢戰屢勝,無往而不利,可聖上親臨,卻未曾對徐真本部有過獎勉激勵,又如讓人甘心?

與徐真不同,李勣對此卻看得十分通透,聖上又豈會不知張君乂的為人?可他還是將張君乂派了過來,隻能說是對李勣的一個敲打,與張君乂本身並無關係。

念及此處,李勣心頭有種不太好的預感,竟對張君乂有著一種憐憫。

六月中旬,聖上正是下令,展開了對遼東城的攻勢!

行軍大總管、英國公李勣率領契丹、奚等部族仆從軍馬,攻擊遼東城南麵,行軍副大總管徐真、第一軍總管虢國公張士貴等,率軍攻打西麵,前軍大總管夔國公劉弘基等,則負責填壕溝陷阱,堆積攻城所用魚梁道。

鄂國公尉遲敬德因為年老體衰,不宜上戰場,留在後方調度金鼓令旗等,聖上親臨戰場,擂鼓助陣,唐軍士氣大振!

這張士貴乃大唐名將,自幼習武,善騎射,膂力過人,能彎一百五十斤的重弓,左右齊射而無空發,一生戎馬,戰功赫赫,如今官居右屯衛大將軍,比徐真這個左驍衛將軍高出不止一星半點。

徐真素問張士貴心胸狹窄,又知曉自己資曆尚欠,怕不能服眾,是故對張士貴多有尊敬,後者卻不以為意,但言徐真乃副大總管,一切皆聽從徐真號令。

徐真本部神火營準備就緒,聖上似乎有些不放心,又讓張君乂率領騎兵在徐真部後方壓陣。

遼東城中早已全城戒備,為了防禦真武大將軍這等火炮,他們早已加固了城頭,又在城樓上造起石木戰樓,以低於唐軍的拋石車床弩和火炮等。

徐真一聲令下,神火營推動真武大將軍,進入射程之後就轟然開炮,城頭上那些戰樓和望樓根本就抵擋不住,鐵彈如流星隕落一般轟下去,戰樓和望樓頓時四分五裂,樓上的軍士還未摔落下來就已經化為肉糜血沫!

有了火炮的掩護,輔兵和民壯開始搬運砂石泥土,築造寬大的魚梁道,不斷往前推動,斜坡緩緩而上,就要造出一條通往城頭的坦途!

高延壽經曆過隋朝征遼,知曉魚梁道一旦架設成功,唐軍從魚梁道湧入城中,遼東城也就徹底完蛋,是故命弓手拚命射擊,箭雨漫天遍地,民壯和輔兵根本就沒辦法再推動!

然而為了阻擊魚梁道的築造,高句麗方麵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諸多守軍紛紛被唐軍的遠程軍械砸成爛泥,死無全屍,慘不忍睹!

高句麗新城和國內城調集過來的四萬軍兵可謂眾誌成城,在戰樓和望樓被轟塌之後,紛紛登上牆頭來,非但用人牆防禦,反而展現出主動求戰的姿態來,一時間竟然軍心士氣大振!

徐真見魚梁道無法往前推動,幹脆讓民壯和輔兵們將砂石泥土全部堆積起來,在遼東城西麵築起了一座土山,再借助土山的掩護,朝城內發動遠程攻擊!

如此激戰了足足三天,那土山越堆越高,最後都快要高過遼東城的城牆了,站在土山之上,甚至能夠看到遼東城內的人物和境況!

高延壽見得土山如此高壯,生怕有變,慌忙調動遼東城中的守軍,對土山發動密集的羽箭攻擊,更是將城中為數不多的拋石車全數調到了西門來。

徐真不得不將本部人馬收縮回來,然而民壯和輔兵的屍體卻留了一地,後方壓陣的張君乂貪功冒進,率領軍士就往土山上衝擊,卻被高句麗守軍打得灰溜溜退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