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蓋牟城之中,高延壽和乙支納威也是心焦氣躁,他們已經將情報都送回了丸都城,按理說泉蓋蘇文關切女兒安危,必定會派遣大軍來救援,可他們卻遲遲等不到消息。
直到五月末,他們才收到了情報,原來唐軍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帶領四萬餘人,四百多條戰船,從海上殺了過來,其麾下行軍總管程名振趁夜從西門進攻,拿下了沙卑城(今遼寧大連),俘虜男女共計八千餘人!
難怪泉蓋蘇文無法分兵來救援蓋牟城,原來唐君已經從海上進行了攻擊,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不過高延壽和乙支納威並未喪氣,因為援軍會很快就抵達蓋牟城!
有了閻立德監造的戰船,唐軍在海上行軍一場順暢,機動性也比陸地要強悍太多,可隨意挑選登陸點,打開突破口,是故皇帝陛下早早就讓張亮從海上出發。
然而這張亮說到底隻是個並無將帥之才的庸人,膽小怕事,擔心海軍深入內陸會腹背受敵,於是隻讓船隊停靠鴨綠江(注1)入海口,並未按照聖上之意,進一步向平壤(注2)進發。
也正是因為張亮的膽怯遲疑,讓高句麗得了喘息之機,這泉蓋蘇文本就是個僅此於乙支文德將軍的大將,有膽色又有韜略,如今有了反擊之機,遂從國內城和新城調集了四萬餘步騎,駐紮遼東城,以防止唐軍陸地軍隊快速推進。
這遼東乃高句麗的鐵城,素來堅固,城方形,內外兩重城垣,城垣有角樓、雉堞、女兒牆等防禦工事,大隋皇帝正是接二連三飲恨遼東,此處也成為高句麗抵禦強敵的一道屏障!
高延壽和乙支納威本想將寶珠送往遼東城,然而二人接連慘敗,沒有半點功績,若隻送了泉蓋蘇文的女兒回去,說不得絕大部分功勞都要拿來抵過,於是毅然選擇留守蓋牟城,隻等著遼東城的援軍趕來支援。
這蓋牟城位於遼東塔山上,高據山頂,南臨北沙河,形勢相當險要,山城四周城牆用土沿山脊築成,長約二三裏,東低西高,呈簸箕形,城東南設有城門,也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之處。
高延壽和乙支納威自不敢怠慢寶珠,而寶珠卻心緒慌亂難平,她找到青霞子,確認了自己的身世,然而與高仁武一路走來,無時無刻不被灌輸一種認知,父親泉蓋蘇文乃是弑王攝政的大奸賊,殘暴專斷,將高句麗人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此等大奸賊是人人得而誅之的!
她一直在意自己的孤兒身份,如今終於知曉自己的父親還在世,並且權柄熏天,可終究是個大奸大惡之人,這叫她如何不糾結?
加上這段時間高延壽和乙支納威對自己的態度,寶珠越發覺得其實當泉蓋蘇文的女兒也並未有何不好,反倒是高仁武刻意欺瞞了自己的身世,讓人有些不齒。
如此一想,寶珠也就釋然開朗,與蓋牟城之中享受著富貴,又想起與高仁武等人流浪大唐的時光,隻覺差了天地之遠,竟然有些期待被送回到父親身邊了!
青霞子感受到寶珠的變化,也是無奈歎息,心頭暗道:“這丫頭的身上留著的,終究是泉蓋蘇文的血脈,無論如何引導調教,最終還是要走到對麵去了...”
心中有了此等想法,麵對寶珠之時,青霞子也就再難以保持平靜,一路生死相依的老少二人,居然變得有些生疏起來,這血脈之隔,不正是最難逾越的鴻溝麼?
或許這就是寶珠丫頭的宿命了,從此之後,她已不再是那個單純的小丫頭,而是泉蓋蘇文的女兒,泉男茹!
對於寶珠的變化,高延壽和乙支納威自然是表現出極大的欣喜,對寶珠更是有求必應,而似乎因為寶珠的改變,也為他們帶來了好運氣,幾天之後,一萬多援軍帶著諸多防禦器械,終於趕到了蓋牟城!
鑒於高延壽和乙支納威找到寶珠的功勞,泉蓋蘇文果真將防守蓋牟城的權柄,交給了耨薩高延壽,乙支納威也一並得到了提升,正式進入了將軍的行列!
蓋牟城頓時開始火熱布防,而橫山城之中,徐真也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恩師,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英國公李勣!
這也就意味著,蓋牟城攻堅戰,即將拉開帷幕!
(注1:鴨綠江,古稱浿水,漢時稱為馬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
(注2:古時高句麗的都城為平壤,後來遷都丸都城,此平壤並非今日之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