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李明達做質,侯君集徹底沒了生存的依仗,卻是癱坐於地,哭笑交加,狀若瘋癲!
李世民將李明達拉入懷中,見得女兒相安無事,這才釋懷安心,其時李元昌新死,齊州還在平叛,他也沒有要殺李承乾之意,甚至連侯君集之命,他都想挽留一番。
到了這個時節,當初馬上爭天下的那幫老人,早死的死,老的也要將死,李世民真真成了孤家寡人,對於這幫老人,他是心有不舍,卻又怒其反叛,痛心難耐。
李世民這邊於心不忍,自問侯君集安定有功,諸多文武卻放之不過,盡皆諫言侯罪不容誅,天地難容,必殺之以振朝綱,必殺之以謝天下!
一番拿捏不得要領,李世民隻有將獲罪之人盡皆投入囚牢之中,以待心靜,再做分曉。
這廂剛剛收拾停當,又傳來消息,說是神勇伯爵府遭遇匪徒燒殺,一幹家仆扈從盡皆死了個幹淨!
這侯破虜也是個坑害親爹的貨色,父親侯君集為了保住家眷親子,不惜哀求聖主,這廝卻在如此關鍵時刻,又造下這等引禍之事來。
聖人心煩氣躁,整日在書房之中沉思哀歎,遂一並將其緝捕入獄,授命三司,將東宮之事分理清晰不提。
想著大事憂心,卻無人分擔,聖人心中未免淒涼,將李明達召入宮中,由李明達煮起茶來,情到深處人孤獨,未免多些言語,李明達多有貼心慰問,又將自己的經曆傾倒出來,稍解了聖人苦悶。
隻是她當時孤苦無依,隻得徐真守護,雖刻意掩蓋,但言辭之中卻時常透露出對徐真的仰慕,感歎徐真多智善謀,若在此處,必定能夠拿出個妥當的方案來。
李世民從見到第一次見到徐真,看到自己賜給女兒的鐵扳指,戴在了徐真的手上,就已經明白女兒的心意,這小半年對徐真一再查看考驗,也並無差池,心裏未免多了一個心思。
徐真自然不曉得長安城中,一對尊貴父女正在笑談自己的事跡,此時他正跟隨著李勣,統帥九州府兵,要對齊州用強。
府兵還未到達,青、淄等州的府兵已然不聽李佑調令,李佑聽了燕弘亮等人之策,又傳檄文至於諸多郡縣,各縣卻不再跟從,又有人勸說齊王擄掠城中百姓,落入豆子崗為盜匪,事有未逮之際,卻有仁人誌士暴起。
時齊王府兵曹杜行敏密謀執拿李佑,軍士多有從意,待得暗夜,杜行敏乃領軍鑿壁而入,李佑與燕弘亮諸人著鎧甲拿弓箭,躲藏於府中以期頑抗,卻被杜行敏排軍布陣,將之包圍了起來!
這燕弘亮也是個不知死活的自大家夥,自顧帶了人馬拚死抵抗,直至日頭高照,杜行敏竟無法攻破。
正艱難之時,有一彪先鋒疾馳入城池,正是徐真所領,將了聖人的詔書,欲孤身入見李佑,勸其迷途知返。
李佑到底是個耳根軟心腸又不硬氣的人,見得天使降臨,念起父親的威嚴,心裏早已怯了大半。
徐真不卑不亢,背弓箭挎長刀,昂然而入,一幹亂賊莫不敢相害,紛紛讓出道路來,徐真一路來見了李佑,將聖主親筆詔書遞了上去。
李佑讀完了詔書,感受李世民字裏行間的恩情,涕淚齊落,心中早有了降服之意,徐真又趁機說服道:“大王昔日為帝子,今日卻淪為國賊,諸多忠勇為國討賊,更無所顧忌,若大王還不速降,當化為煨燼矣!”
徐真一語言畢,手掌中噗地跳出烈焰來,諸多齊州賊子哪裏見過徐真幻術,皆以為徐真果乃宿命眷顧之天使,當即拜倒了大半!
李佑還在遲疑,卻見得府外人影走動,卻是杜行敏早先得了徐真的交代,命人於府外堆積如山薪草,就要將這府中賊子全數燒死!
到了此時,李佑終於心驚而妥協,卻又對徐真為難道:“非我不願出降,乃恐弘亮弟兄性命難保…”
徐真聞言,不免唏噓,這李佑對燕弘亮的信托,竟到了如斯地步!
為避免殺傷人命,徐真當即允諾,不傷燕弘亮,李佑這才出了府邸來投降,杜行敏的弟兄多有死傷,於府中揪出了燕弘亮來,剜其眼珠投擲於地,餘皆撾折其股而殺之,待徐真趕來,燕弘亮已然死得不能再死…
(注:李綱官曆北周、隋、唐,教導過三個太子,分別是隋朝太子楊勇,唐初李建成,還有李承乾,三個其實都不得善終,然史上對李綱的評價頗高,在公元631年去世,考慮到人物需要,本作拖延時日,是為了塑造一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李承乾,大家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