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大佛羅漢降世臨凡(1 / 2)

故事來自南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曆史上濟公去世於1209年至今806年。

自南宋南渡以來,都城遷到臨安,國號改為紹興元年。

朝中有位京營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省長,但是手握兵權。

)名為李茂春,是浙江台州府天台縣人,妻子王氏,為人和善。

李大人最為慈善,帶兵軍令不嚴,才被免官回到原籍,在家也是樂於施善吧。

這李大人走在街上,人都叫他李大善人。

此中有好事的人就說:"李善人不是真善人,要是真善人,怎麼會沒兒子?"

這話正被李茂春聽見,回到家裏,他是悶悶不樂。

妻子王氏看見,悶悶不樂。

可就問大人因為什麼不高興呢?李茂春說:"我在街市閑遊,人都稱我為李善人,內中就有人暗中說,被我聽見。

他說我懲惡揚善,又說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為善,不能沒兒子。

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靈,當教你我有兒子才是。

"王氏勸李茂春再娶倆妾把,一樣能給你生兒養女。

好說歹說吧,李茂春不幹。

說聽說天台山國清寺挺靈的不如那天我兩去拜上一拜,如果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

"王氏說:"也好。

"李茂春選好了日期,帶著僮仆人等,夫人坐轎,員外乘馬,來到了天台山下。

隻見此山高聳天際,山峰直立,樹木森森,國清寺在半山之上。

到了山門以外,隻見山門高大,裏麵鍾鼓二樓,前至後五層大殿,後有齋堂客舍,經堂戒堂,二十五間藏經樓。

員外下了馬,寺裏的僧人出來迎接,知道是李員外到來,老方丈親身出來接見,帶著去往各處上香。

夫妻二人先來到大雄寶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萬教我得子,接續香煙。

如果佛祖顯靈,我等重修古廟,給你再塑金身。

"禱告已畢,又至各處拈香。

到了羅漢堂拈香,這一燒香一磕頭有一尊降龍羅漢啪嚓,就掉了下來。

兩口子都傻了,李大人看看你幹嘛呢你。

夫人說,我沒沒動啊。

怎麼會,你怎麼磕這麼大勁。

廟裏的老方丈樂了:"善哉善哉,回去你們必有貴子。

"李員外回到家中,不知不覺夫人有喜。

過了幾個月,生了一個男孩。

臨生之時,紅光罩院,異香撲鼻,李員外很是高興。

這孩子生下之後,就不哭,根根的笑。

這兩口子都傻了。

這日正有親友鄰裏來慶賀,外麵家人來回話,說有國清寺方丈性空,給員外送來一份厚禮,親來賀喜。

李員外迎接進來。

方丈性空說:"今天員外大喜。

你這孩子可是平安?"員外說:"自從生下之後,到現在笑聲不止。

都讓人慎得慌。

老方丈有什麼方法能治嗎?"方丈說:"好辦。

李員外先到裏麵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員外說:"這孩子還沒有過滿月,就抱出來,恐怕不行把。

"方丈說:"沒事。

員外可用袍袱蓋上,可以不衝三光。

"員外一聽有到理,連忙把孩兒從裏麵抱出來,給大眾一看。

孩兒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大笑不止。

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兒頭頂說: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來曆我知道。

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家瞎胡鬧。

那孩兒立刻就不哭了。

方丈說:"員外,我收一個記名徒弟,給他取個名字,叫李修緣罷。

"李員外應了,把孩子抱進去,出來給和尚備齋。

吃完了,家裏的親戚都散去,性空長老走了。

員外另雇奶娘扶養孩兒。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過了幾年。

李修緣長至七歲,懶說懶笑,從來不與同村兒童聚耍。

開始讀書,請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在家裏教他,還有兩個同伴,一個是永寧村武孝廉韓成之子韓文美,年九歲。

還有李夫人內侄,永寧村住,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馬王安士之子,年八歲,三個人共讀書,甚是和美。

就是李修緣年幼,過目不忘,,才學出眾。

杜先生甚奇之,經常和人說:"以後一定會成大器,。

"到十四歲,五經四書諸子百家,背誦極熟,跟王韓二人,在學房,經常作詩,口氣很大。

這年想要入縣考取文童,李茂春臥床不起,人事不知,病勢垂危。

派人把內弟王安士請來,到床前。

李員外說:"賢弟,我不久於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