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風貌 2.(1 / 1)

冰川風貌 2.

非常具有靈性的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遊,米堆河是雅魯藏布江下遊的二級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千米道班處,從帕隆藏布南岸彙入帕隆藏布,是藏東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

米堆冰川特征典型,類型齊全,以發育美麗的拱弧構造聞名,是罕見的自然奇觀。在這裏冰川、湖泊、農田、村莊、森林等融會在一起,是一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被評為我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

米堆冰川位於西藏東南的念青唐古拉山與伯舒拉嶺的接合部,這裏是我國最大的季風海洋性冰川的分布區。

念青唐古拉山與伯舒拉嶺是一係列東南走向的高山,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能夠沿雅魯藏布江和察隅河穀北上,深入到這一係列高山之中,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於是在一個叫米堆的藏族村莊後的一座海拔約6.4千米的雪峰周圍,誕生了一個壯美的精靈,也就是米堆冰川。

米堆是以一座冰川得名的一個地方,它位於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東約100千米處。冰川下段已穿行於針闊葉混交林帶,為西藏最重要的海洋型冰川之一。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千米,雪線海拔隻有4.6千米,

末端隻有2.4千米。

米堆冰川由世界級的冰瀑布彙流而成,每條瀑布高800多米,寬1千多米,兩條瀑布之間還分布著一片原始森林。冰川周邊山花爛漫,林海蔥蘢舞銀蛇。

冰川下段已穿行於針闊葉混交林帶,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我國三大海洋冰川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

米堆冰川常年雪光閃耀,景色神奇迷人。米堆冰川所在的緯度為北緯29度,但冰川末端卻比北緯近44度的天山博格多山的冰川還要低,這是我國現代冰川中較為特殊的現象,這與喜馬拉雅山東南段的氣候有著密切的關係。

米堆冰川是我國典型的現代季風型溫性冰川,類型齊全,尤以巨大的冰盆、眾多雪崩、陡峭巨大、700米至800米的冰瀑布,消融區上遊的冰麵弧拱構造以及冰川末端冰湖和農田、村莊共存為特點。

米堆冰川發育在源頭海拔6千米左右的雪山,雪山上有兩個巨大的圍椅狀冰盆。冰盆三麵冰雪覆蓋,積雪隨時可以崩落,直立的雪崩槽 如刀砍斧劈般,在幾個小時內就能觀察到3次雪崩。

頻繁的雪崩是冰川發育的主要補給方式,冰盆中冰雪積聚多了,就會已流出來,它以巨大的冰瀑布形式跌落入米堆河源頭冰盆地中,冰瀑布足有800米之高,景象奇特,氣勢宏偉,實屬世間少見,不由地讚歎著大自然的造化!

如果把冰川看做是高山上遨遊下來的“寒龍”的話,那弧拱構造恰似龍的根根肋骨,它們是由於冰瀑區的冰在冬天和夏天所溫度和濕度不同而造成的。米堆冰川上如此發育清晰,規模巨大的弧拱構造,在其他冰川上是沒有見過的,不能不說是一大冰川奇觀。

發生頻繁的雪崩奇觀,巨大的冰瀑布奇觀,發育完全美麗的弧拱奇觀,這一切成就了米堆冰川和米堆川藏公路,是帕隆藏布的“西藏江南”,風景奇特,遠近聞名。

離開米堆川藏公路,過了新建的橫跨額公藏布江公路橋後,就是一條兩麵均是懸崖絕壁的峽穀,沿著小河僅能通過一輛車的村道,就會到達一大片的寬闊穀地,遠處兩條壯觀的冰瀑布掛在雪峰與森林之 間,猶如兩道由天而下的巨大銀幕。

如果想要和米堆冰川做一個近距離的接觸,就需要徒步走進層林盡染的森林,翻越三道冰川運動留下的終磧壟。

當走上第三個終磧壟時,一個冰湖出現在眼前,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寬近兩米、高達十數米的斷裂的冰舌,發出幽幽的藍光,從天而下的冰瀑布在陽光下閃著銀色的光芒,近800米的落差讓人感到一陣暈眩,一陣陣從冰川上吹來的寒風迎麵撲來,在強烈的陽光下,讓人不寒而栗。

冰瀑奇觀隻有在補充豐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會出現,如消融得快而補給不足,冰瀑就會中斷,形成“懸冰川”。

而補充過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會把懸崖埋沒。米堆冰川就是一條補充和消融都很“均衡”,非常具有靈性的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