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與研究 4.
考證山水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一生幾乎沒有停止旅遊,並詳細記錄途中所見,以日記體寫成的我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是地理學家和考古學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徐霞客遊記》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遊黃山日記》、《遊廬山日記》等著作,主要是對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幼年喜愛讀曆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誌要遍遊名山大川。
徐霞客19歲時,父親病故。3年服孝期滿,徐霞客萌發了外出遊曆的想法。而賢德的母親也認為好男兒誌在四方,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裏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外出旅遊,曆經34年,直至生命結束為止。正是這些長期而豐富的經曆,使他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寫成了我國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遊記》。
他先後遊曆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及雲南16個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
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蕩、九華、黃山、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嶷等名山。
遊盡太湖、岷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在漫長的旅途當中,徐霞客為了考察得準確、細致,大都步行前 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對於所遇的險阻,他都以頑強的鬥誌去克服,而且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條件多麼惡劣,他都每天堅持寫日記。
這些旅遊日記記錄了他的旅途經曆、考察的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視標本的研究價值。他在武當山等地冒險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當地一種形似菊花的特產——金蓮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貴植物;在瑪瑙山上采集了“石樹”;在蝴蝶泉邊采集了花樹的枝葉。
在雲南騰越,徐霞客為了把一個岩洞看個明白,冒死攀登上懸崖;在湖南茶陵時,獨闖傳說中神秘的麻葉洞;在廣西融縣真仙岩,徐霞客為了探索一個岩洞,竟從一條橫臥的巨蟒身上跨過進到洞內。
徐霞客對科學研究有著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喜歡獵奇,可以說是“聞奇必探,見險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刹、溫泉、飛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隻求一覽“廬山真麵目”。他在自己的記錄中說:“亙古人跡未到之處,不惜捐軀命,多方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止。”
他還經常和鬼神迷信作鬥爭。雲南地方上有一本《雞山誌略》,書中記載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雞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現象,這種五彩光圈通常被社會上認為是“佛光”或“寶光”。
徐霞客則從地形環境的角度,解釋了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駁斥了迂腐的迷信說教,這也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28歲那一年,徐霞客來到浙江溫州攀登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其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
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隻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會有湖呢?但他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
他發現懸崖下麵有個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係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發現下麵是百丈深淵,無法下去。他隻好吃力地往上爬,準備爬回崖頂。
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 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接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
還有一次,徐霞客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但徐霞客不聽勸阻,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
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他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於爬了上去。
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
徐霞客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3條險徑,這就是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雲岩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可謂處處險象橫生,步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