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青銅器 1.(1 / 2)

夏商周青銅器 1.

我國青銅器貫穿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史,形成了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青銅文化,在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

夏代青銅器已經開始走出新石器時代青銅器製造的原始階段,其大量的禮器和兵器形成了我國青銅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獸麵紋開啟了我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圖案,莊嚴厚重的審美感受更是代表了我國青銅器的整體藝術風格,這些均為商周青銅器藝術鼎盛時期的到來作了必要的鋪墊。

夏禹鑄九鼎始治華夏

我國使用青銅器的曆史相當久遠,可以遠溯至夏商周之前。青銅器古樸凝重,造型典雅,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青銅器在鑄造工藝方麵有自己的特殊傳統,造型豐富、品種繁多、麵貌各異、精品迭出,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早在6500多年前,陝西臨潼薑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鑄造出了第一塊

銅片。隨後,從馬家窯文化到龍山文化時代,先民們又遺留下來了陶寺遺址的銅鈴,登封王城崗遺址的殘銅片、坩堝殘片等。

我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是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刀,距今約4800年。

在甘肅青海距今4000年的齊家文化時代,他們則開始冶鑄或冷鍛出銅刀、鑿、錐、鑽頭、斧、匕、指環以及小飾件和鏡子等銅器。被確認最早的3件銅鏡屬齊家文化,它們的製作較粗糙,但是青銅鏡已無疑問。

這些均顯示了我國文化由“銅石並用時代”向“青銅時代”的緩慢過渡。

夏代是我國第一個進入階級社會的奴隸製國家,人類文明已由石器時代步入了青銅時代。

這時,青銅器工藝在總結新石器時代器物製造經驗的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偃師二裏頭遺址和夏縣東下馮遺址這一片獨特麵貌的早期青銅文化區域,同我國曆史記載的夏王朝統治的範圍大致吻合。

根據偃師二裏頭夏代遺址所發現的夏代鑄銅作坊和青銅器物來看,這一時期的青銅二裏頭文化中的銅牌飾器已經出現了禮器、兵器、生產工具、樂器和裝飾器等五大類型,而在貴族墓中發現的青銅器主要是禮器和兵器。

可以說,夏代貴族墓中出現的禮器和兵器,奠定了我國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的構架模式。傳說夏禹鑄九鼎,從此我國曆史上才有了“定鼎”“問鼎天下”和“一言九鼎”等說法。

大禹建立夏朝後,在以前先王子孫諸侯國林立的基礎上,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時間長了,有些諸侯不免離心離德。為了檢閱天下究竟有多少諸侯國,維護夏朝和諸侯國的統屬關係,大禹決定召開一次諸侯大會。因這時適值各方諸侯來朝,夏禹趁機舉行郊祀之禮,眾諸侯都留在陽城住。

祭畢,諸侯紛紛散開,然後又聚攏到一起。大家對大禹不滿。一個諸侯說:“真是好笑,他向上天推薦皋陶,可是皋陶已經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哪個不知道?他要禪位於他,豈不是虛領人情嗎?”